燕燕东向来,文鹓亦西飞。
如何不相见,羽翼有高卑。
徘徊到河洛,华屋未及窥。
秋风飘我行,远与淮海期。
回首隔烟雾,遥遥两相思。
阳春自当返,短翮欲追随。
将往江淮寄李十九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将往江淮寄李十九儋》是唐代诗人韦应物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
韦应物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为他的作品增添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色彩。韦应物,唐代京兆万年人,其家族有着良好的文化传统。他早年因三卫郎的身份侍奉玄宗,后转而致力于读书,成为肃宗时的洛阳丞,迁至京兆府功曹。在德宗建中二年,韦应物累升至比部员外郎,后因故被贬为滁州刺史、江州刺史等职位。贞元初年,他复出担任苏州刺史,并世称“韦苏州”。晚年,他退隐于苏州的永定寺,专心致志于文学艺术。
《将往江淮寄李十九儋》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其原文如下:
燕子东向来,文鹓亦西飞。如何不相见,羽翼有高卑。 徘徊到河洛,华屋未及窥。秋风飘我行,远与淮海期。 回首隔烟雾,遥遥两相思。阳春自当返,短翮欲追随。
这首诗以燕燕东飞和文鹓西归起兴,表达了诗人对于不能见面的惆怅之情。诗中“如何不相见”和“羽翼有高卑”两句揭示了诗人对彼此之间距离感的无奈。随后,诗人描述了自己到达河洛地区的情景,以及心中所期待的繁华之地。然而,在秋风的吹拂下,诗人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家乡,与远方的朋友相隔遥远。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和对未来重逢的渴望。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艺术才华。
《将往江淮寄李十九儋》不仅展现了韦应物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艺术成就,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历史变迁和文化风貌。通过这首诗,人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位唐代文人的思想情感和创作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