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书怀

骨肉天涯别,江山日落时。
泪流襟上血,发变镜中丝。
胡越书难到,存亡梦岂知。
登高回首罢,形影自相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江上书怀》是唐代诗人崔峒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述骨肉亲情的别离和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亲人远去的深切情感和对人生变迁的深刻感悟。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崔峒(?-867年),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以其诗著称于唐末五代。崔峒的诗歌以描写个人遭际感受为主,感情凝重,笔力老到。
  1. 诗歌原文
    骨肉天涯别,江山日落时。
    泪流襟上血,发变镜中丝。
    胡越书难到,存亡梦岂知。
    登高回首罢,形影自相随。

  2. 诗歌解析

  • 骨肉天涯别:这句话描述了诗人与亲人之间的离别,突出了分离的无奈和悲伤。
  • 江山日落时:描绘了夕阳西下的场景,反映了诗人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
  • 胡越书难到:这里的“胡”和“越”分别指代北方和南方,意指无论距离多远,书信都无法传达彼此的思念之情。
  • 存亡梦岂知:表达了对生死未知的恐惧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 登高回首罢:诗人站在高处,回首往事,感叹岁月如梭,物是人非。
  • 形影自相随:最后一句,诗人意识到无论身在何处,自己的影子总是陪伴着自己,暗示了一种孤独和寂寞的感觉。
  1. 诗歌鉴赏
  • 意境深沉:整首诗歌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离别的哀愁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展现了崔峒深邃的情感世界。
  • 用词精炼:崔峒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泪流襟上血”和“发变镜中丝”,使诗句充满了画面感和动态美。
  1. 艺术风格
  • 情景交融:崔峒善于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色相结合,使读者能够在诗中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 情感真挚:他的诗歌语言朴实无华,情感却异常真挚,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江上书怀》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悲欢离合情感的诗歌,也是唐代诗歌艺术成就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及其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