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学偈

瞎眼善解通,聋耳却获功。
一体归无性,六处本来同。
我今齐举唱,方便示汝浓。
相传佛祖印,继续老胡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示学偈》是唐代道溥禅师所作的一首富有禅宗哲理的诗歌。这首诗不仅在语言上独具特色,而且在思想上也展现了禅宗“一体同观”的核心理念,通过具体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引导读者超越感官的局限,领悟万物本源的统一性和内在的和谐。具体分析如下:

  1. 原文及翻译:《示学偈》原文为:“瞎眼善解通,聋耳却获功,一体归无性,六处本来同。我今齐举唱,方便示汝浓。”其中,“瞎眼善解通”指的是虽然眼睛看不见事物,但心灵可以洞悉一切;“聋耳却获功”则是指虽然听不到声音,但心灵可以获得真正的智慧与理解。诗中还提到了“一体归无性”,意味着万物本质上是相同的。最后一句“我今齐举唱,方便示汝浓”,则是诗人以自己的行动来示范,用一种简单明了的方式来表达他的教诲。

  2. 作品背景与影响:《示学偈》的创作背景是唐代,这一时期的佛教思想极为活跃,禅宗更是盛行。《示学偈》的出现,正是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旨在弘扬国学,传承文化。这首诗不仅在当时受到人们的欢迎,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学者和文人都曾对这首诗进行研究和传颂,使其成为了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3. 哲学意蕴:在《示学偈》中,作者通过对日常生活现象的观察和描述,传达了深刻的哲理。例如,“瞎眼善解通,聋耳却获功”这句话,表面上看似矛盾,但实际上揭示了一个道理——在不被表象所迷惑时,人们往往能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这种观点与禅宗的思想不谋而合,强调了内心的觉悟和超越外在感官的重要性。

  4. 艺术特点:《示学偈》在艺术表现上也具有独特性。作者采用了朴素的语言和直白的表达方式,让读者能够在最短时间内领悟其中的深意。这种简洁明快的艺术风格,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一首文学作品,更是一部生动的禅理教材。通过这样的方式,作者向读者展示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禅宗的教义,从而达到心灵的解脱和自由。

《示学偈》不仅是一首文学上的佳作,更是一部哲学上的杰作。它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邃的思想内容,影响了无数后来的读者和学者。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欣赏,人们不仅可以了解到唐代的文化背景,还能深入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在精神层面上获得提升和启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