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子 游荡经年

罗幌尘生□□□。笙簧无绪理。
恨小郎游荡经年。不施红粉镜台前。
只是焚香祷祝天。屏帏悄悄□□□。
□□垂珠泪。点点滴滴成斑。
待伊来际共伊言。须改狂来断却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竹枝子 游荡经年》是唐代敦煌曲子的作品,由唐代诗人创作,其全文如下:罗幌尘生 。笙簧无绪理。恨小郎游荡经年。不施红粉镜台前。只是焚香祷祝天。屏帏悄悄 。垂珠泪。点点滴滴成斑。待伊来际共伊言。须改狂来断却颠

这首词的原文充满了浓郁的民间风情和浪漫色彩,通过对一个男子的描写,展现了他对爱情的执着和等待。词中“罗幌尘生”描绘了室内环境的静谧与雅致,而“笙簧无绪理”则表达了男子内心的烦躁与无奈。他的怨恨之情源于对爱人的思念和牵挂,这种深沉的情感在“恨小郎游荡经年”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无法忍受孤独,只能在“只是焚香祷祝天”中寻求心灵上的慰藉。而当等待变成了绝望,他在“待伊来际共伊言”时感到了痛苦与挣扎。最后,他决定改变自己,不再沉沦于过去,这体现了一种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

《竹枝子 游荡经年》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词作,更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作品。它反映了唐代社会对于爱情的追求和期待,以及那个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此外,这首词也展示了敦煌曲子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为研究古代音乐、诗词以及历史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竹枝子 游荡经年》作为一首充满情感力量的文学作品,不仅展示了唐代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还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通过欣赏和研究这一作品,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的社会风貌和文化背景,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到对生活的热情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