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亭晚眺

独隐清江秋思长,晚潮初上水亭凉。
海门云起双峦暝,一抹银花影夕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江亭晚眺》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生平简介: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是中国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亦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出生于抚州临川区邓家巷,后被追封为荆国公。他的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著名的作品有《桂枝香》等。王安石在政治生涯中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试图振兴宋朝的国力,这些政策也反映在他的文学作品中。
  • 文学贡献:王安石不仅在政治上有所建树,在文学上也具有重要的贡献。《江亭晚眺》是他众多文学作品中的一篇,展示了其卓越的文学才能。该诗通过描绘秋日傍晚的景色,表达了诗人独特的感受和深刻的思考,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1. 诗歌原文
  • 原文:日下崦嵫外,秋生沆砀间。清江无限好,白鸟不胜闲。雨过云收岭,天空月上湾。归鞍侵调角,回首六朝山。
  • 译文注释:这首诗的译文是:太阳已经落山,在山外的天际线;秋天的气息弥漫开来,天空变得朦胧。清澈的江水无边无际,白色的鸟儿飞翔得悠然自得。雨过后,天空中的云朵渐渐散去,明亮的月光洒在江面上。回头望着远方的六朝山,思绪万千。
  1. 作品赏析与背景
  •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黄昏时分江边的景色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感受和内心世界的抒发。诗中的“清江无限好”和“白鸟不胜闲”等句子,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自由飞翔的白鸟的喜爱。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 写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当时,王安石担任参知政事,推行一系列的变法改革,以期振兴宋朝的国家实力。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创作的。通过对江边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他对时代的感慨和对自然的热爱。
  1. 艺术特色与影响
  • 艺术特色:《江亭晚眺》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深邃的情感表达。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秋生沆砀间”、“清江无限好”等,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此外,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使诗歌具有了更深的内涵。
  • 历史影响:这首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视为王安石诗歌的代表作之一。它不仅体现了王安石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到的艺术见解,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诗人觉隐的风格,显示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江亭晚眺》不仅是王安石的一首经典作品,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和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