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平戎谷吊胡翙

立马荒郊满目愁,伊人何罪死林丘。
风号古木悲长在,雨湿寒莎泪暗流。
莫道文章为众嫉,只应轻薄是身雠。
不缘魂寄孤山下,此地堪名鹦鹉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平戎谷吊胡翙》是唐朝诗人王仁裕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是对友人离世的悼念,更是一种深刻的生命感悟和情感抒发。下面将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这首诗的内容、艺术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1. 诗歌原文
立马荒郊满目愁,  
伊人何罪死林丘。  
风号古木悲长在,  
雨湿寒莎泪暗流。  
莫道文章为众嫉,  
只应轻薄是身雠。  
不缘魂寄孤山下,  
此地堪名鹦鹉洲。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物情绪的描绘,表达了深深的悲伤和怀念之情。

  1. 艺术手法
  • 情景交融:诗人通过描绘荒凉的自然环境和人物的悲伤情绪,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对比和共鸣。
  • 象征意味:诗中的“风号古木”和“雨湿寒莎”可能象征着朋友生前的遭遇或不幸,而“鹦鹉洲”则可能暗示了对朋友的怀念之情。
  • 含蓄表达:诗歌中虽然没有直接表达出作者的情感,但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描写,间接展现了对胡翙的深切怀念。
  1. 主题思想
  • 悼念亡友:诗的主要目的是悼念逝去的朋友,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深厚感情和不舍之情。
  • 反思人生:通过对胡翙的悼念,诗人也在反思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无常,表达了一种超脱生死、珍视友情的人生态度。
  1. 文学价值
  • 情感真挚:王仁裕以其真挚的情感,将个人的感情融入到对朋友的追忆之中,使整首诗充满了感人至深的力量。
  • 艺术成就:作为唐代的诗人,王仁裕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受到重视,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历史背景
  • 时代环境:这首诗创作于唐代,一个诗歌繁荣的时代,诗歌成为表达个人情感的重要手段。
  • 社会背景:当时社会动荡不安,许多文人墨客都在作品中表现出对人生、社会的关注和感慨。
  1. 文化影响
  • 传承与发展:王仁裕的诗作在唐代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研究,对后来的诗歌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 文化认同:通过对古人诗歌的学习和理解,现代人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中华文化的精髓。

王仁裕的《过平戎谷吊胡翙》不仅是一首表达悼念亡友情感的诗歌,更是一篇蕴含深刻哲理和美学价值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造诣,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文化风貌。对于爱好文学的人来说,这首诗无疑是一扇了解唐代诗歌风貌和文化传统的窗口,值得细细品读和深入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