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景地判官

渚宫江上别,倏忽十馀年。
举世唯攻说,多君即不然。
浦珠为履重,园柳助诗玄。
勉力酬知己,昌朝正急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景地判官》是唐代诗人贯休所作的一首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背景:《寄景地判官》是唐代诗人贯休的作品。贯休,原名姜德隐,字德隐,是著名的僧人同时也是一位画家。他生于唐末五代时期,生活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变迁和挑战。在唐亡之后,贯休选择隐居生活,晚年时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贯休以其精湛的艺术造诣和深邃的佛学思想闻名于世,留下了许多关于十六罗汉画像的艺术作品,其艺术风格独特且深受人们喜爱。
  2. 诗的内容:诗中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首句“渚宫江上别,倏忽十余年”描述了与景地判官分别的情景,时间已久,恍如隔世。接下来的诗句“举世唯攻说,多君即不然”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看法,认为只有少部分人能够保持本心,不被外界所动。“园柳助诗玄,勉力酬知己”,则描绘了诗人通过诗歌表达内心世界的情景,同时也暗喻了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知己的感激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
  3. 诗的风格:贯休的诗风豪放而不失细腻,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在《寄景地判官》这首诗中,贯休通过对景地判官工作环境的描写,传达出对其辛勤工作的敬意。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对未来的祝福。整体上,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体现了贯休的文学才华,也展示了他对友情和生活的深刻理解。

《寄景地判官》不仅作为文学作品本身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其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意义和社会价值也是不容忽视的。通过阅读这首诗,不仅可以领略到唐代诗歌的魅力,还能从中汲取到人生哲理和历史智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