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几庵诗

分得藩符近海滨,溪山清处养天真。
幅巾隐几春庵静,直是羲皇已上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隐几庵诗》是北宋诗人元绛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具体介绍这首诗:

  1. 作者背景
  • 生平简介:元绛,字厚之,祖籍抚州临川,南宋杭州馀杭人。他出生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是一位进士出身的学者,历任永新、海门县知事等职,并因其在广东转运使任上的功绩,升任度支判官和工部郎中。神宗熙宁年间,他还曾担任翰林学士及三司使,并在后来因政治原因被罢去官职。
  • 仕途经历:元绛的官场生涯颇为波折。他曾被任命为广东转运使,为朝廷提供军饷有功,因而得以升迁。然而,他并未能善终,最终因政治牵连而被贬至亳州,后改颍州,以太子少保的身份告老还乡,最终以“章简”谥号结束其一生。
  1. 诗歌内容
  • 首句解析:元绛的《隐几庵诗》中,“分得藩符近海滨”,表达了自己身处海滨之地,与诸侯有相近的地位。
  • 第二句解读:“溪山清处养天真。”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水画面,表达了在自然清幽的环境中保持纯真本性的理想状态。
  • 第三句赏析:“幅巾隐几春庵静。”描述了诗人身穿幅巾,安静地坐在春日的庵堂内的情景,展现了一种超脱世务、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
  • 末句总结:“直是羲皇已上人。”这是对前两句的总结,诗人通过这四句话传达了一种远离尘嚣、返璞归真、接近古代圣人的生活境界。
  1. 艺术特色
  • 意象描绘:元绛在这首诗中使用了“分得藩符近海滨”,“溪山清处养天真”,“幅巾隐几春庵静”等意象,这些形象生动地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自然的亲近感。
  • 语言精炼:整首诗用词精练,每一句都简洁有力,却又不失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元绛作为宋代诗人的语言功力和艺术造诣。
  • 情感表达: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以及对自身心境的抒发,元绛不仅表达了个人的志趣和追求,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对于精神境界的追求。
  1. 文学价值
  • 思想内涵:元绛的这首诗不仅仅是对美景的描述,更是其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体现。诗中所蕴含的自然观和心灵观,对后世的文学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 历史地位: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这首《隐几庵诗》因其精湛的艺术成就和深邃的思想意蕴而占有一席之地。它不仅是元绛个人才华的体现,也是宋代文学的一个缩影。
  1. 社会影响
  • 文化传承:元绛的这首诗不仅在宋代受到赞誉,其在后世也有诸多研究与传诵,成为了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 读者共鸣:无论是从文学角度还是从哲学角度来看,这首诗都给予了读者深刻的共鸣与启迪。许多读者通过品读这首诗,感受到了作者追求精神自由与内心平和的人生态度。

元绛的《隐几庵诗》不仅仅是一首诗歌作品,更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一个璀璨明珠。它的出现不仅丰富了宋代诗歌的多样性,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