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仲几秦州道上见寄

送子入秦处,纷纷黄叶间。
孤舟渡野水,疋马转遥山。
明月每夜望,清风何日还。
新诗慰牢落,为一破愁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酬仲几秦州道上见寄》是宋朝诗人文同(字与可)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别的深情以及期盼重逢的心情。以下是对该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介绍:文同,北宋时期的著名文人,字与可,号石室先生,生于宋仁宗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他不仅在诗词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还在书画方面有很高的成就,被后世誉为“三绝”之一。文同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他在仕途上也颇有建树,但最终选择了隐逸生活,以书画自娱。他的诗、书、画三者皆精,尤以画艺闻名,其作品多表现出淡泊名利、追求自然之趣的精神面貌。

  2. 诗歌原文:《酬仲几秦州道上见寄》的原文如下:送子入秦处,纷纷黄叶间。孤舟渡野水,疋马转遥山。明月每夜望,清风何日还。新诗慰牢落,为一破愁颜。

  3. 诗歌鉴赏:这首诗语言质朴而情感真挚,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一种别离的哀愁与对未来重逢的期许。首句直接点明送别之事,次句则通过黄叶的纷飞,营造了一幅秋日送别的凄凉画面。后两句通过明月与清风的意象,传达了一种超脱和宁静的情感态度。整首诗虽短小精悍,却能深刻表达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4. 写作背景:据历史记载,文同曾在宋英宗治平年间任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官至尚书工部侍郎。尽管身处高位,文同却始终保持着对艺术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这首《酬仲几秦州道上见寄》的创作背景,很可能与文同在仕途中的某些经历有关。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可以感受到文同作为一位文人士大夫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

《酬仲几秦州道上见寄》不仅仅是一首诗歌,它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体现了宋代文人的生活哲学和审美情趣。这首诗不仅是对友情的一种寄托,也是对生命和自然的一种感悟。通过对这首古诗的学习与欣赏,人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宋代的文化背景,也能从中汲取到生活的哲理和艺术的灵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