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思道如诏亭

繁上先生教子时,义方题榜贴亭楣。
当年此地开师席,今日其言入制词。
乡里共传为盛事,鬼神相助使前知。
后人若续成都记,第一详书不可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周思道如诏亭》是一首由北宋诗人文同创作的七言律诗。下面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文同,字与可,号笑笑先生,梓州永泰人,是宋仁宗皇祐元年的进士,曾历任陵、洋、湖州等职,并与司马光、苏轼等人相契深厚。文同工于诗文,尤长于画竹,有《丹渊集》传世。
  1. 诗句解析:《周思道如诏亭》以“繁上先生教子时”开头,描绘了一位父亲在教子时的情景,紧接着“义方题榜贴亭楣”,表达了教育的重要性和对传统价值的尊重。接下来的“当年此地开师席,今日其言入制词”展现了时间的变迁和教育的深远影响。

  2. 艺术特色

  •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简洁而深情的表达方式,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深刻体现。通过对具体场景和事件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于家庭、教育和传统的重视。
  • 在艺术表现上,诗歌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鬼神相助使前知”、“乡里共传为盛事”等,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和艺术价值。
  1. 文化意义
  • 作为北宋时期的文学作品,《周思道如诏亭》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也体现了作者的个人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 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他们对于传统价值观的坚守,这对于我们今天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1. 后世影响
  • 这首诗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描绘家庭和教育主题的作品中,可见其影响之深远。
  • 作为研究宋代文学和绘画艺术的重要资料,《周思道如诏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北宋时期社会文化和人文精神的窗口。

《周思道如诏亭》不仅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它承载着宋代文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对家庭、教育的深情关注。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欣赏,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的文化背景,还能从中汲取到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