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热过散关因寄里中友人

六月日正午,大暑若沸镬。
时行古关道,十步九立脚。
烟云炙尽散,树木晒欲落。
喉鼻喘不接,齿舌津屡涸。
担血僮破领,鞍汗马濡膊。
幽坑困猿狖,密莽渴鸟雀。
至此因自谓,胡为就名缚。
所利缘底物,奔走冒炎恶。
尘心日夜迫,欲住不能略。
因念吾故园,左右悉林薄。
昔我未第时,此有文酒乐。
长松借高荫,飞瀑与清濯。
层崖对僧咏,大石引客酌。
畏景虽赫然,无由此流烁。
于今只梦想,欲往途路邈。
所效殊未立,期归尚谁约。
徒尔发短歌,西首谢岩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大热过散关因寄里中友人》是宋朝文同创作的一首古诗。以下是对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宋代诗人文同,他的生平事迹和创作成就都值得深入探讨。文同不仅是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还曾担任太常博士、集贤校理等职,并历任邛州、大邑、陵州、洋州等地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赴湖州(今浙江吴兴)上任,世人称他为文湖州。这些信息为我们提供了关于文同个人背景的宝贵资料。

  2. 诗句原文:《大热过散关因寄里中友人》这首诗歌描绘了六月正午时分,大暑时节的高温天气,以及当时人们行走在古关道上的景象。诗中写道:“六月日正午,大暑若沸镬。” 描述了酷暑难当,仿佛锅中沸水沸腾的情境。“时行古关道,十步九立脚”,表达了古代关隘道路狭窄,人们不得不十步一站的艰辛状况。“烟云炙尽散,树木晒欲落”,则形容烈日之下,烟雾和树木都被烤得消失殆尽,给人一种即将枯萎的感觉。

  3. 诗歌赏析:通过对《大热过散关因寄里中友人》的详细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同如何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情感将自然界的炎热与人的情感状态紧密相连。诗中的自然景观不仅仅是静态的描述,更通过对比和象征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例如,“担血僮破领,鞍汗马濡膊”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酷暑中的辛苦与无奈,而“幽坑困猿狖,密莽渴鸟雀”则通过动物的生存状态反衬出人的处境更为艰难。

《大热过散关因寄里中友人》不仅展现了文同高超的诗歌技巧,同时也反映了宋代社会的一个侧面。通过对这首诗及其作者的分析,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及其文化背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