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瞻戏子由依韵奉和

子由在陈穷于丘,正若浅港横巨舟。
每朝升堂讲书罢,紧合两眼深埋头。
才名至高位至下,此事自属他人羞。
犹胜俣俣彼贤者,手把翟籥随群优。
岌如老鹤立海上,退避不与鹙鸧游。
文章岂肯用一律,独取无间有神术。
所蓄未尝资己身,搰搰恰如蜂聚蜜。
有时七日不火食,支体虽羸心不屈。
陵阳谬守卑且劳,马前空愧持旌旄。
平生读书若奊诟,老大下笔侵离骚。
贫且贱焉真可耻,欲挞群邪无尺棰。
安得来亲绛帐旁,日与诸生供唯唯。
须知道义故可乐,莫问功名能得几。
君子道远不计程,死而后已方成名。
千钧一羽不须校,女子小人知重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子瞻戏子由依韵奉和》是宋代诗人文同的诗词作品。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造诣,也体现了宋代文人对友情、才华与境遇的独特感悟。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的内容:

  1. 作者简介
  • 文同:字与可,又号笑笑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画家、书法家及诗人。他生活在宋徽宗至南宋初期,其作品多以山水画见称,尤擅长竹石,被后人誉为“墨竹之祖”。诗作则清新脱俗,富有哲理。他的生平事迹和艺术成就,在后世有着广泛的影响。
  1. 诗歌原文节选
  • 诗句一:“子由在陈穷于丘,正若浅港横巨舟。”此句描绘了子由身处困境却仍坚守志向的情景,形象地比喻子由像一只横在浅滩上的巨船,尽管处于不利的环境,但依然奋力向前。
  • 诗句二:“每朝升堂讲书罢,紧合两眼深埋头。”这句描述了子由在讲授学问之后,仍旧沉浸于书籍之中,勤奋好学的态度。
  • 诗句三:“才名至高位至下,此事自属他人羞。”表达了子由即便名声显赫,也不骄不躁,认为真正值得骄傲的是才华而非地位。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宋代,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较为开放,文人之间的交往频繁,彼此之间的友谊和才艺交流成为当时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1. 文学鉴赏
  • 艺术手法: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如“浅港横巨舟”“紧合两眼深埋头”,诗人有效地传达了子由虽处境艰难却不改其志的精神面貌。
  • 情感表达:诗中流露出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和对知识与才能的崇高追求,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1. 历史文化意义
  • 文化传承:作为宋代文人的作品,这首诗不仅是文学创作上的成就,也是宋代文化精神的一种体现。
  • 历史价值:通过对宋代文人的描绘和评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和社会生活,对于研究宋史和文化史具有重要价值。

在深入探讨这首诗的同时,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 阅读时要注意理解每个诗句的深层含义及其在全诗中的结构位置,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全诗的主题和情感走向。
  • 体会宋代文人的生活哲学和审美情趣,这对于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有极大的帮助。
  • 关注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社会地位,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他们的文学创作。

《子瞻戏子由依韵奉和》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而是宋代文人精神风貌的缩影,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欣赏,不仅能领略到宋代诗人的艺术才华,还能深入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特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