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制

井田变阡陌,万世以罪秦。
商君信苛刻,不过民自民。
汉名反秦火,当与三代邻。
今年田欲方,明年田欲均。
宁知古井田,不为赋税湮。
百亩官所予,无甚富与贫。
所为经界者,要使风俗淳。
岂为横江网,竭不遗一鳞。
乃知三代时,官与民为春。
秦民自生生,官不与笑颦。
孰云汉田制,顾不如秦仁。
秦姑寘勿问,汉已掎摭狺。
谁其起邹叟,重与毕战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田制》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方岳所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不仅因其艺术成就,更因为其中蕴含的深刻思想和历史价值。下面将详细介绍《田制》及其相关背景:

  1. 作者介绍
  • 方岳生平:方岳(约1165—约1228年),南宋诗人,字万里,号秋崖,又号东山居士,汉族,祁门(今属安徽省)人。他的诗作广泛涉及社会、政治、自然等多个领域,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
  1. 诗歌内容
  • 历史反思:方岳在《田制》中通过对比古今土地制度,表达了他对理想社会状态的追求和对历史变迁的思考。他批评了秦朝以来的土地政策变化,指出井田制的更迭导致了民众的苦难,并批评商鞅变法过于苛刻。
  • 民主观念:方岳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等一系列比前人更进一步的民主观念。他认为君主应当服务于人民,而非相反。这种思想在当时极具前瞻性和启蒙意义。
  1. 历史背景
  • 封建君主专制:方岳在《明夷待访录》中批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并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等一系列比前人更进一步的民主观念,具有鲜明的启蒙性质和民主色彩。
  • 秦汉历史教训:通过对秦汉以来特别是明代历史的反思,方岳总结了历史上的经验教训,批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并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等一系列比前人更进一步的民主观念。
  1. 文学价值
  • 艺术特色:方岳的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善于运用对比、象征等手法,使得作品既有深沉的历史感,又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田制》作为其代表作之一,充分体现了这些艺术特点。
  • 思想内涵:《田制》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篇充满社会责任感的作品。它反映了作者对于国家治理、民生疾苦的关注,展现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敏锐的社会洞察力。
  1. 学术价值
  • 土地制度研究:《田制》在学术上的价值体现在其对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深入研究和分析。通过对历史文献的解读,作者揭示了土地制度演变的内在逻辑和社会影响,为后世研究中国土地制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启示。
  • 思想启蒙:方岳的诗歌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一部思想启蒙之作。他在诗中提出的关于民主、平等的理念,对于当时乃至后世的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田制》是方岳诗歌创作中的杰作,不仅因其艺术成就而受到赞誉,更因为在历史背景下展现出的独特思想和深刻洞察。通过对《田制》的学习与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人的思想境界和历史责任感,以及他们如何以诗歌为媒介对社会现实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批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