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虎行

黄茅惨惨天欲雨,老乌查查路幽阻。田家止予且勿行,前有南山白额虎。
一母三足其名彪,两子从之力俱武。西邻昨暮樵不归,欲觅残骸无处所。
日未昏黑深掩关,毛发为竖心悲酸,客子岂知行路难。
打门声急谁氏子,束蕴乞火霜风寒。劝渠且宿不敢住,袒而示我催租瘢。
呜呼李广不生周处死,负子渡河何日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三虎行》是方岳创作于宋代的一部新乐府体诗,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一个历史与现实交织的故事。以下将从作品背景、主题内容和艺术特色等方面介绍:

  1. 作品背景
  • 作者介绍:方岳是宋代著名的诗人,其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创作上,尤其擅长运用新乐府体。
  • 创作时间:《三虎行》的创作时间不详,但从诗的内容和风格来看,应该是在宋代。
  1. 主题内容
  • 叙事手法:诗中通过讲述“谁氏子”甘冒虎险而强行的场面,展现了主人公的勇气和坚持。
  • 情感表达: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引用,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正义的追求。
  1. 艺术特色
  • 语言风格:方岳的诗歌语言通俗易懂,同时又不失文采,体现了宋代诗歌的特点。
  • 结构布局:《三虎行》结构紧凑,情节连贯,具有较强的戏剧性。
  • 象征意义:诗中的“三虎”不仅是具体的事件,也象征着当时社会中的不公和腐败。
  1. 文化价值
  • 弘扬国学:方岳作为宋代的重要诗人,其作品对于弘扬国学有着重要的作用。
  • 传承文化:通过研究《三虎行》等经典文学作品,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虎行》是方岳在宋代创作的一首具有重要文学价值的诗作,无论是从艺术表现还是思想内涵来看,都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不仅能够感受到古代诗人的才华和智慧,也能够从中汲取到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