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爱堂

谁怜穷山民,糠籺不自赡。
纷纷死沟壑,往往困征敛。
夫惟节与爱,是谓仁且俭。
揭兹圣人言,聊用自针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节爱堂》是南宋诗人尤袤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情感和对民生疾苦的体察,展现了诗人对普通百姓生活的同情与关注。下面将详细介绍《节爱堂》:

  1. 作者介绍
  • 尤袤(约1127年—1194年),南宋著名诗人、大臣、藏书家。字延之,小字季长,号遂初居士,晚号乐溪、木石老逸民,常州无锡人。尤袤出身于有治史擅诗的家庭,其祖父尤申和父尤时享都以治史闻名,而尤袤本人则是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先后担任过泰兴令等官职。他的仕途中,尤袤不仅在政治上有所成就,还致力于文学创作,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
  1. 诗歌原文
  • “谁怜穷山民,糠籺不自赡。” 这句表达了诗人对那些生活在贫困中的民众的同情。
  • “纷纷死沟壑,往往困征敛。” 描述了这些百姓由于生活所迫而不得不走上死亡之路,以及他们因赋税沉重而陷入困境的现实。
  • “夫惟节与爱,是谓仁且俭。” 这里强调了节制欲望与珍惜资源的道德观,即节约与仁爱的结合,是对当时社会的一种道德批评。
  • “揭兹圣人言,聊用自针砭。” 诗人引用圣人之言来作为自我批评的参照,表明自己通过诗歌来警醒世人,并努力改正自己的错误。
  1. 诗歌意义
  • 《节爱堂》不仅是一首反映社会现实的诗作,更体现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通过对贫苦人民的描写和对社会现状的批判,尤袤试图唤醒人们的良知和责任感,倡导一种节俭和仁爱的生活态度。
  • 这首诗也展示了尤袤卓越的文学造诣,他能够将自己的情感和对社会的观察融入简洁明快的诗句中,既抒发了个人的情感,又反映了时代的特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1. 文化影响
  • 尽管尤袤在后世的影响力不如四大诗人之一的范成大那样显赫,但他的作品仍被后人传颂,特别是在宋代文学中具有一定的地位。
  • 《节爱堂》作为尤袤的代表作之一,其内容和艺术形式对后来的诗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后世提供了反思和借鉴的机会。

《节爱堂》不仅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首蕴含丰富情感和深刻社会意义的佳作。它反映了尤袤对于民生疾苦的关注以及对于道德伦理问题的探讨,是研究宋代文学和尤袤个人生平的重要文献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