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阴深处竹篱遮,也有红花映白花。
却忆故乡卿相第,不及张三李四家。
自秦入蜀道中绝句三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自秦入蜀道中绝句三首》是宋代诗人尹焞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的内容及其背后的文化意涵:
诗歌原文
绿阴深处竹篱遮,也有红花映白花。
却忆故乡卿相第,不及张三李四家。
晓来雨过槐阴润,午霁风摇麦浪寒。
自愧此身徒扰扰,未知何处可偷安。
南枝北枝春事休,啼莺乳燕也含愁。
朝来回首频惆怅,身过秦川最尽头。诗歌注释
- 在这首诗中,“秦”和“蜀”分别指的是古代中国的两个地理区域,即今天的陕西和四川。诗中的“蜀”特指四川地区。
- “绝句”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形式,由四句组成,要求每句字数相等、韵律一致。
- “南枝北枝”形容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其中“南”和“北”代表了东西方向的不同枝条或事物。
- 诗意赏析
- 诗的第一句“绿阴深处竹篱遮,也有红花映白花。”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田园风光,绿荫掩映下的小屋旁,竹篱笆斑驳地显露出来,红花与白花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 第二句“却忆故乡卿相第,不及张三李四家。”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之情,通过比较自己与邻居张三李四的家,突出了自己在故乡中的平凡地位。
- 第三句“晓来雨过槐阴润,午霁风摇麦浪寒。”描述了早晨下雨后阳光照耀下的景象,雨水洗净了大地,风摇曳着麦浪,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然而,这清新背后隐藏着诗人内心的不安和迷茫。
- 第四句“自愧此身徒扰扰,未知何处可偷安。”反映了诗人对自己处境的不满和困惑,他感到自己的生命如同无根的浮萍,四处飘荡,不知道该何去何从。
- 文化背景
- 《自秦入蜀道中绝句三首》创作于南宋时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下文人的精神世界和情感体验。
-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感受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悟。
- 艺术特色
- 这首诗的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比和衬托的手法,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 诗中的意象生动,如“绿阴”、“红花”、“白花”、“槐阴”、“麦浪”等,都具有很强的画面感,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 诗的结构严谨,每一句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共同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意境。
- 历史意义
- 这首《自秦入蜀道中绝句三首》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是研究宋代社会、文化和历史的珍贵资料。它展示了诗人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思想观念、生活状态和社会环境。
- 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状况和文化心态,以及他们对自然美和人生意义的追求和思考。
- 现代影响
- 《自秦入蜀道中绝句三首》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占有一席之地,其深刻的内涵和优美的语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这首诗被多次引用和改编,成为了许多文艺作品中的灵感来源,无论是电影、电视剧还是现代文学作品,都能看到它的影子。
尹焞的《自秦入蜀道中绝句三首》不仅是一首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诗歌,更是一扇通往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的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欣赏,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状态,以及他们在面对社会变迁时的复杂情感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