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竹

老藓墙阴夕照间,何人折我翠琅玕。
即兹绿叶随尘化,犹有低枝带露残。
不放云梢侵霰雪,因嗟世故足波澜。
故园未乏筼筜品,十顷繁阴六月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探寻《惜竹》的意境与哲思

当翻开宋代诗人陈亚的诗作《惜竹》,我仿佛置身于一片静谧而幽深的竹林之中,每一根竹子都承载着诗人深沉的情感。诗中不仅描绘了竹子的自然风貌,更透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和故土乡愁的无限感慨。

陈亚通过“出槛亦不翦,从教长旧丛”这两句,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竹子不经修剪却自成一体,任由岁月侵蚀仍旧坚韧地生长,象征着生命的不屈和自然的纯粹。这种描写让我感受到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敬畏以及对生命力量的颂扬。

诗的后半部分“年年到朱夏,叶叶是清风”,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这里用“朱夏”指盛夏时节,阳光灿烂,生机勃勃,但同时暗含着炽热与浮躁。然而,诗人笔锋一转,转而写“叶叶是清风”,将风比作清新的意象,寓意着无论外界如何喧嚣变迁,竹子依旧能保持其内在的平静与高雅。

通过这样的对比,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无奈与哀叹,也体现了他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珍视。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背景下,这首诗提醒我们要像竹子一样,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坚定,不被外界所动摇。

《惜竹》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词,它更像是一面镜子,反映出作者对生活、对自然的理解和感悟。在阅读这首诗时,我们仿佛可以听到那风吹过竹林的声音,感受到那份从容不迫、淡定自若的人生态度。

陈亚用他的笔尖,为我们绘制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并借由这幅画传达了他对时间与记忆的思考。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快速更迭的时代,《惜竹》仍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珍惜当下,拥抱自然,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坚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