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不归吴,鲁连东泛海。
当其纵目时,长有青山在。
我今囚一官,宅舍不容改。
尘嚣日侵陵,视听乏爽垲。
天机能几何,与物相菹醢。
当求景物净,以涤身心浼。
县南山不远,溪口石可采。
叠累亦成形,依稀聊自绐。
寒馀洞泉脉,绿带天边蔼。
翠壁渐孱颜,奇峰何𡾊嵬。
乔林相隐映,亭院生光彩。
笑揖浮丘翁,霓旌如可待。
区区浃时力,直欲凌真宰。
稍全仁者乐,未恤儿辈骇。
又动江南思,匡庐田已买。
西堂假山
介绍
《西堂假山》是宋朝著名文学家孔武仲的作品之一。孔武仲,字子温,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他的文学创作涉及诗歌、散文、评论等多个领域,其作品多表现出深厚的哲理意味和对自然景物的敏锐捕捉。《西堂假山》作为其中的代表之作,不仅展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造诣,还蕴含了深邃的思想内容。
从文学风格来看,《西堂假山》体现了孔武仲典型的宋诗特色。他善于运用自然景观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通过对山水的描绘,传达出对于人生、社会、自然的深刻感悟。这首诗歌通过对青山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以及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同时,也反映出当时文人面对官场困境时的矛盾心态:既渴望超脱,又无法摆脱世俗的束缚。
从主题内容上看,《西堂假山》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于自由生活的向往。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写山水景色,表达了自己对于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种向往不仅是对物质生活的需求,更是内心深处对于精神解放的渴望。诗人通过描绘山水之美,实际上是在表达一种对于更高生活境界的追求。
从艺术手法上看,《西堂假山》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隐喻手法,使得整首诗歌层次更加丰富,意蕴更加深远。例如,“当其纵目时,长有青山在”这句诗中,诗人通过描述自己的视角,将读者带入到一个广阔的山水世界中。这里的青山不仅仅是自然的象征,更是一种精神寄托,代表着诗人对于理想的追求和向往。这种象征和隐喻的运用,使得诗歌的艺术表现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西堂假山》不仅是一首优秀的宋诗,也是一部充满哲思的作品。它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这首诗不仅值得一读,更让人深思。对于喜爱古典文学的朋友来说,了解《西堂假山》及其背后的故事和意义,无疑能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