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寄西都致政司空相公

燕居堂北虚闲地,藜藿森森欲柱天。
中有红梨最翘秀,削成鸠杖佐衰年。
初同野叟甘芹味,终学狂翁挂酒钱。
分寄一枝公必讶,提携不称葛陂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诗寄西都致政司空相公》是北宋诗人文彦博创作的一首四言古诗。下面将详细解析此诗的内容:

  1. 诗歌原文
    燕居堂北虚闲地,藜藿森森欲柱天。
    中有红梨最翘秀,削成鸠杖佐衰年。
    初同野叟甘芹味,终学狂翁挂酒钱。
    分寄一枝公必讶,提携不称葛陂仙。

  2. 诗歌背景
    文彦博(1006—1097),字宽夫,汾州介休(今山西介休)人,官至枢密使、参知政事,封潞国公,以太师致仕,闲居洛阳。其诗文作品多有体现其政治理念和生活态度,尤其擅长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与志向。他的诗歌在形式上继承了晚唐体诗的特点,同时融入了自己的创新和理解,使得诗歌既有深厚的文学价值,又不失其独特魅力。

  3. 诗歌赏析

  • 这首诗通过对燕居堂北的描绘,展示了一种清幽宁静的景象。“燕居堂北虚闲地”不仅描述了位置,更传达了一种远离尘嚣、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
  • “藜藿森森欲柱天”则描绘了周围环境的自然美,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向往。这种描写不仅增加了诗歌的画面感,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
  • 诗中的“红梨最翘秀”和“鸠杖佐衰年”分别代表了作者生活中的两个重要元素——自然美和健康长寿。红梨象征着青春活力,而鸠杖则代表了晚年的生活态度和智慧。这种对比使得诗歌更加丰富多彩,也更能触动人心。
  • “初同野叟甘芹味,终学狂翁挂酒钱”两句则表达了作者从年轻时到老年的生活哲学转变。从与自然为伍的纯真到学习世俗的智慧,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经历的不同阶段的理解。
  • “分寄一枝公必讶,提携不称葛陂仙”则是对朋友的期待和祝愿。通过这样的描述,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谦虚和大度,也体现了他对友情的重视。
  1. 主题思想
    此诗通过具体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感悟以及对生活的深刻理解。通过对燕居堂的描述和对红梨、鸠杖等自然元素的赞美,诗人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以及从年轻到老年的人生态度的转变。同时,诗中也体现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期望。

  2. 艺术特色
    该诗在艺术表现上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 意象选择的巧妙:诗中的每一个意象都经过精心挑选,既有象征意义,又能够生动地展现诗人的思想感情。
  • 语言的精炼:诗句简洁明了,用词精准,既符合古诗的韵律特点,又能够深刻表达诗人的情感。
  • 情感的真挚: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期许,情感真挚感人。

《诗寄西都致政司空相公》不仅是一篇充满诗意的文学作品,也是诗人对自然、生活和友情的深刻感悟和表达。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同时也能领略到中国古典诗词的独特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