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过下渚湖

湿云堆雨未全轻,啅鹊翻枝已唤晴。
含雨落花空泪眼,袭衣香草欲知名。
细泉入竹通幽意,孤策侵苔记独行。
不醉河阳芳树底,乱山携酒过清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清明过下渚湖》是宋朝诗人毛滂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又生动的自然景致。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诗歌原文
    湿云堆雨未全轻,啅鹊翻枝已唤晴。含雨落化空泪眼,袭衣香草欲知名。细泉入竹通幽意,孤策侵苔记独行。

  2. 作者介绍

  • 毛滂(约公元1054年—1120年),字泽民,衢州江山石门(今属浙江)人。南宋文学家、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作品风格独特,深受后人喜爱。他的诗歌题材广泛,既有描写山水风光的,也有表达个人情感的,体现了宋代文人的风雅情趣。
  1. 诗歌赏析
  • 意境营造: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清明节期间下渚湖的自然景色。诗人通过对雨后天气和鸟鸣的描述,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同时,通过雨水和花香等细节的描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氛围的感染力。
  • 意象运用:诗中使用了许多具有象征意义的自然元素,如“啅鹊翻枝”、“袭衣香草”等,这些意象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也使得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 情感表达:虽然这首诗没有直接表达诗人的个人情感,但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态度。他似乎在通过描写自然景观来寻找内心的平静和慰藉。

《清明过下渚湖》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一种文化和情感的传承。它不仅反映了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也展现了他们对于生活态度的哲学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