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 其五东堂下牡丹,仆所栽者,清明后见花

三叠阑干铺碧甃。小雨新晴,才过清明后。初见花王披衮绣。娇云瑞日明春昼。
彩女朝真天质秀。宝髻微偏,风卷霞衣皱。莫道东君情最厚。韶光半在东堂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蝶恋花 · 其五东堂下牡丹,仆所栽者,清明后见花》是宋代著名词人毛滂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词作不仅是毛滂艺术成就的体现,也是宋代诗词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以下是对这部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字泽民:毛滂字泽民,衢州江山人,约生于嘉佑六年(1061),卒于宣和末年。
  • 词作背景:关于《蝶恋花 · 其五东堂下牡丹,仆所栽者,清明后见花》的创作背景没有详细的记录,但从词中可以看出这是一首描写清明节后牡丹花开的作品。
  1. 诗词原文与赏析
  • 原文展示:三叠阑干铺碧瓦,小雨新晴,才过清明后。初见花王披衮绣。
  • 赏析解析:词的上片通过“三叠阑干”来描绘东堂下牡丹的美丽,“铺碧瓦”和“小雨新晴,才过清明后”营造了一个清新脱俗的场景。下片则直接点出“初见花王披衮绣”,形容牡丹花的颜色如同王者般绚丽。整体上,此词通过对牡丹的描述,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生机勃勃的景象。
  1.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毛滂在这首词作中巧妙地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融为一体,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花香的春日里,感受作者内心的欣喜与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 意象丰富:词中运用了多种意象,如“三叠阑干”象征高耸的建筑,“披衮绣”形容牡丹的华丽,都为整首词增添了丰富的层次感和视觉冲击力。
  1. 文化意义
  • 反映时代背景:宋代是一个文人墨客辈出的时期,文人对于自然美景的赞美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追求。毛滂的这首词作便是这一文化现象的典型代表。
  • 传承古典文学:通过欣赏毛滂这样的经典之作,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古典文学的精髓,同时也能体会到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精神世界。

《蝶恋花 · 其五东堂下牡丹,仆所栽者,清明后见花》不仅在艺术形式上有着极高的成就,其背后蕴含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也值得深入挖掘与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