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闻先儒云,鸡雏可观仁。
须臾不舍母,是即孝弟根。
不待教而知,不待习而成。
于斯为良知,于斯为良能。
人从此充拓,四海皆闵曾。
异哉鸡伏鹜,出壳忘其恩。
子向水中去,母从岸呼鸣。
子往母亦往,子疏母愈亲。
鹰隼飞在天,母亦与子惊。
或遇狸与狌,爱雏忘其身。
不顾力小大,直与争死生。
天于微物上,感人恻隐真。
人观鸡护雏,铁石为动情。
子呱方卧冰,安得卵覆人。
勿看鸡伏鹜,吾则行吾仁。
鸡雏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鸡雏吟》是宋代著名诗人方逢辰所作的诗词作品。这首诗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其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使其成为研究古代文化、道德教育和人性的珍贵文献。以下是对这首诗的相关介绍:
创作背景:《鸡雏吟》的创作时间不详,但据诗中内容可知,这是方逢辰在目睹或思考了某种社会现象或个人经验后创作的。诗中通过描绘鸡雏与母鸟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隐喻了人在社会中应有的孝悌之德和仁爱之心。
主题思想:诗歌的核心主题是孝道和仁爱。《鸡雏吟》通过对鸡雏本能的关爱行为的描写,表达了人应当效仿这种本能的行为,培养自己的良知和良能,以此来扩展自己的人格魅力,并希望这种行为能够影响到整个社会,让四海之内的人都能感受到这种美德的影响。
艺术特色:诗歌的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巧妙地将抽象的道德观念具象化,使得读者能够在心中形成生动的画面,从而产生共鸣。同时,诗歌的结构紧凑,层次分明,每一句都紧密相连,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意境。
社会影响:由于其深刻的思想和优美的文字,《鸡雏吟》受到了历代学者和文人的喜爱和推崇。它不仅是文学研究的对象,也是教育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资源。在当代社会,这首诗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提醒人们要关注和实践那些看似微小却能影响深远的美德,如孝顺、爱心等。
《鸡雏吟》不仅是一首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哲理的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值得每一位读者去细细品味和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