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闻先儒云,鸡雏可观仁。
须臾不舍母,是即孝弟根。
不待教而知,不待习而成。
于斯为良知,于斯为良能。
人从此充拓,四海皆闵曾。
异哉鸡伏鹜,出壳忘其恩。
子向水中去,母从岸呼鸣。
子往母亦往,子疏母愈亲。
鹰隼飞在天,母亦与子惊。
或遇狸与狌,爱雏忘其身。
不顾力小大,直与争死生。
天于微物上,感人恻隐真。
人观鸡护雏,铁石为动情。
子呱方卧冰,安得卵覆人。
勿看鸡伏鹜,吾则行吾仁。
诗句解析与翻译:
- “我闻先儒云,鸡雏可观仁。
- 注释: “先儒”指的是古代的学者或儒家学者;“云”在这里是引述的意思;“鸡雏”是指小鸡;“观仁”意味着观察其表现的仁爱之心。
- 译文: 我从古代学者那里了解到,小鸡表现出的仁义之心是可以观察到的。
- 须臾不舍母,是即孝弟根。
- 注释: “须臾”是片刻的意思;“母”是母鸡;“孝弟”指孝顺和友爱兄弟;“根”表示根本或基础。
- 译文: 片刻也不愿离开母亲的小鸡,这实际上是孝悌之本的表现。
- 不待教而知,不待习而成。
- 注释: “不待教”意味着不需要教导也能知晓;“习”在这里是训练或学习的意思。
- 译文: 小鸡无需教导就能理解事物,无需练习就能完成事情。
- 于斯为良知,于斯为良能。
- 注释: “斯”代指这里的小鸡;“良知”指内心的正义感;“良能”指天生的能力或技能。
- 译文: 在这里,小鸡展现了内心的正义感和天生的能力。
- 人从此充拓,四海皆闵曾。
- 注释: “充拓”意味着扩展或发展;“闵曾”指孔子,孔子以博爱著称。
- 译文: 因此人们开始扩展自己的能力,整个世界都能从孔子的行为中感受到他的博爱精神。
- 异哉鸡伏鹜,出壳忘其恩。
- 注释: “异哉”是惊异的意思;“伏鹜”指鸡和鸭子;“恩”是指恩情。
- 译文: 真是奇怪啊,小鸡和鸭子在出壳后忘记了彼此的恩情。
- 子向水中去,母从岸呼鸣。
- 注释: “子”指小鸡;“向”是向着的意思;“呼呜”指呼唤和鸣叫。
- 译文: 小鸡向水里游去,而母鸡则在岸边高声啼叫。
- 子往母亦往,子疏母愈亲。
- 注释: “子往”指小鸡离去;“母亦往”指母鸡跟随而去;“疏”指疏远。
- 译文: 小鸡离去时,母鸡紧随其后,即使小鸡疏远了母鸡,母鸡也会更加亲近它。
- 鹰隼飞在天,母亦与子惊。
- 注释: “鹰隼”指鹰和隼这两种猛禽;“飞在天”意指在空中飞翔;“母亦与子惊”是指母鸟也被惊起。
- 译文: 鹰和隼在空中飞翔,母鸟也被吓得四处乱飞。
- 或遇狸与狌,爱雏忘其身。
- 注释: “狸”和“狌”都是动物名,这里泛指其他动物或类似的生物;“爱雏”指爱护小鸡。
- 译文: 有时会遇到猫和猩猩等动物,它们因为疼爱小鸡而忘记了自身的安危。
- 不顾力小大,直与争死生。
- 注释: “直”是直接的意思;“力”指力量;“争死生”意指争夺生存的机会。
- 译文: 这些动物不顾自己力量的大小,直接为了小生命而争斗。
- 天于微物上,感人恻隐真。
- 注释: “天”在这里指的是自然界或天地;“微物”指微小的事物;“恻隐”意为同情。
- 译文: 即使是微小的事物也能感受到天地间的真实情感。
- 人观鸡护雏,铁石为动情。
- 注释: “人观”指的是人类看到;“铁石为动情”意指铁石心肠的人也会感动。
- 译文: 人类观看到小鸡保护幼崽的行为,即使是铁石心肠的人也会为之动容。
- 子呱方卧冰,安得卵覆人。
- 注释: “呱”是婴儿的哭声;“卧冰”是指小鸡刚孵化出来时躺在冰冷的地面上;“卵覆人”意指小鸡用卵壳覆盖人类。
- 译文: 小鸡刚刚出生时躺在冰冷的地面上,它怎么能用卵壳来覆盖人类呢?
- 勿看鸡伏鹜,吾则行吾仁。
- 注释: “勿”是不要的意思;“伏鹜”指小鸡和鸭子;“看”指观察;“行吾仁”意为实践仁爱之道。
- 译文: 所以不要只是观察小鸡和鸭子的行为,而是要实践我们的仁爱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