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曹倅岩山官满归里

春陵光霁落苍苔,葛水神仙立翠槐。
万里云霞麒骥路,三年风月凤凰台。
兴同老子复不浅,歌曰先生归去来。
庾岭梅花开渐遍,一枝就与寄蓬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曹倅岩山官满归里》是宋代著名诗人文天祥的作品。这首诗不仅是对友人的一次深情告别,也蕴含了作者深厚的情感和远大的政治理想。

《送曹倅岩山官满归里》是文天祥在宝祐四年(公元1256年)状元及第后,官至右丞相期间所写。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表达与友人的深厚友情,展现了文天祥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关怀。以下是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1. 诗歌原文
    春陵光霁落苍苔,葛水神仙立翠槐。
    万里云霞麒骥路,三年风月凤凰台。
    兴同老子复不浅,歌曰先生归去来。
    庾岭梅花开渐遍,一枝就与寄蓬莱。

  2. 诗歌鉴赏

  • 意境之美:诗中描写了春天的景色以及与之相关的意象,如“葛水神仙立翠槐”形容葛水边的神仙般的景象,给人以宁静致远的感受。
  • 情感之深:表达了文天祥与友人间深厚的情感和不舍之情。诗中的“先生归去来”体现了文天祥对友人离去的不舍。
  • 政治理念:诗中提到的“凤凰台”、“麒麟路”,暗喻了文天祥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反映了其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和期望。
  • 文化价值:“庾岭梅花”则暗示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和高洁人格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一种超脱物外的闲适与自在。
  • 艺术手法: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感染力。尤其是将朋友比作仙人或神兽,既表现了对友人的崇敬之情,也增添了诗歌的神秘色彩。

《送曹倅岩山官满归里》不仅展示了文天祥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其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崇高的道德情操。这首诗不仅值得一读再读,更值得人们在阅读时深入思考其背后蕴含的文化意义和时代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