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崖山

宝藏如山席六宗,楼船千叠水晶宫。
吴儿进退寻常事,汉氏存亡顷刻中。
诸老丹心付流水,孤臣血泪洒南风。
早来朝市今何处,如悟人间万法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哭崖山》是诗人文天祥创作的一首古诗,表达了他对故土的眷恋和对亡国的哀伤。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品原文
  • 原文:宝藏如山席六宗,楼船千叠水晶宫。吴儿进退寻常事,汉氏存亡顷刻中。诸老丹心付流水,孤臣血泪洒南风。早来朝市今何处,如悟人间万法空。
  1. 诗词注释及译文
  • 诗词注释:宝藏如山,指国家宝藏众多,如同大山一般。楼船千叠,形容船只数量之多,仿佛层层叠叠的水城。吴儿,泛指江南地区水军。汉氏,指南宋朝廷。诸老,指那些忠诚的大臣。孤臣,指身在敌营的文天祥本人。朝市,指朝廷与市场,暗示南宋朝廷的腐败无能。人间,比喻人世间,这里指南宋朝廷的灭亡。万法空,意为一切都为虚无。
  • 诗词译文:宝藏堆积如同山岳,水军楼船无数,宛如水晶宫殿。江南水军在战乱中显得微不足道,南宋朝廷的存亡只在一念之间。忠诚的大臣们将他们的忠心抛向了流水,而文天祥则将自己的热血洒在南方的土地上。如今朝廷已经失去了往日的繁华,只有我领悟到了人世间一切皆空的道理。
  1. 作者简介
  • 作者介绍:文天祥(1236年—1283年),字宋瑞,号履道,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他是宋末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文天祥早年以优异成绩考取状元,官至右丞相,封信国公。他在五坡岭兵败被俘后,宁死不屈,最终在元朝十九年(1282年)十二月初九在柴市从容就义。
  1. 写作背景
  • 创作背景:文天祥在宝祐四年(1256年)中状元,随后官至右丞相,被封为信国公。然而,在五坡岭的兵败让这位年轻的英雄被俘虏。尽管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始终坚守节操,不肯屈服。直到元朝十九年(1282年),他在柴市从容就义。
  • 历史背景:宋末时期,由于元军的不断进犯,南宋朝廷的统治日益不稳。在这一时期,许多官员纷纷投降或被杀,而文天祥却始终坚持抵抗,他的抗元精神成为了后人传颂的佳话。
  1. 诗词赏析
  • 主题思想:这首诗反映了文天祥对故国的深厚情感和对亡国的悲痛之情。诗中通过对宝藏、战争、忠诚等元素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南宋政权的失望以及对故土的眷恋。
  • 艺术特色:诗歌采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如宝藏如山、楼船千叠、吴儿等,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宏大的历史画面,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同时,诗中的直抒胸臆也让诗歌的情感更加直接而强烈。

《哭崖山》不仅是文天祥个人历史的见证,也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不可磨灭的一部分。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这首古诗,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的伟大精神和坚定信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