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亘长云,尽驱诣阙下。
首唱恢大义,垂之俟来者。
勤王第五十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勤王第五十三》是南宋爱国诗人文天祥创作的五言绝句。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面对国家危难时,毅然挺身而出、慷慨赴义的决心和勇气。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作者介绍:文天祥(1236年-1283年),字宋瑞,号履道,江西吉安人,南宋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和政治家。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抗元英雄,以其坚定的爱国精神和高尚的民族气节而闻名。在元朝入侵宋朝时,文天祥坚决主张抗元,多次组织义军抗击元军,但最终未能改变国破家亡的命运,最终被俘不屈而死。文天祥的诗词作品中,尤以《过零丁洋》最为著名,表达了他临难不惧、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
诗歌原文与翻译:《勤王第五十三》是文天祥创作的五言绝句,原文如下:出师亘长云,尽驱诣阙下。首唱恢大义,垂之俟来者。译文是:大军浩荡穿越长云,奔赴京城保卫朝廷。率先高呼恢复大业,希望后来者继续努力。
创作背景:甲戌冬,即1279年,南宋朝廷因内部矛盾和外部压力,诏令全国各州郡勤王。当时文天祥担任赣州知府,接到诏令后,他首先应命前往京城。然而,当他到达京城时,发现并无其他官员响应号召,于是他便孤身一人奔赴朝廷。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文天祥表达自己对于国家危机和个人责任的认知和担当。
《勤王第五十三》作为文天祥的作品,不仅是其文学成就的象征,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这首诗不仅反映了文天祥个人的英勇和悲壮,也展现了南宋时期文人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及其背后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