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舂其二雪霁

同云笼覆,遍效原、一望苍茫无际。是处青山皆改色,姑射琼台初启。渔艇迷烟,樵柯失径,歉收点风霜厉。子猷短棹,三高祠畔堪系。
江城梦纪罗浮,踽步豪吟,东郭先生履。欲伴袁安营土室,高卧六花堆里。此是冰天,谁言水国,千古孤臣滋涕。芒苇首白,浑疑缟素刘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创作的一首词,并非文学作品。该词创作于1936年2月,当时毛泽东和彭德怀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为了视察地形,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面对“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和白雪皑皑的塬地时,不禁感慨万千,诗兴大发,欣然挥毫创作了这首词。

《沁园春·雪》上片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纵横千万里,展示了大气磅礴、旷达豪迈的意境。词中通过对北方风光的描绘,抒发了词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下片则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表达了毛泽东对中国历史上一些重要人物的敬仰之情。例如,他认为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些评价反映了毛泽东对中国古代英雄豪杰的崇敬之情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

《沁园春·雪》是一首充满豪迈与激情的作品。它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是对中国历史的回顾与思考。通过这首词,毛泽东展示了他的文学才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这首词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战略方针和军事思想。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毛泽东通过这样的作品传达了对抗战胜利的信心和对未来的展望。

《沁园春·雪》是一首具有深刻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作品,展现了毛泽东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精神和博大胸怀。它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章,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