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刘矮跛相士其一

炼石为形,铿金为音。
世方好圆,痴守方心。
阴阳絪缊,人一气质。
善恶之微,证于声色。
意所欲发,虽吾不知。
彼美子刘,洞其先几。
肮脏难合,今世道病。
如子所言,生禀已定。
戆夫勇士,往往一偏。
以视妾妇,岂不犹贤。
洪范得三,二曰刚克。
会其归其,好是正直。
学问工夫,气质用微。
汝能观形,安知其馀。
子术已定,吾情已成。
子执子术,吾安吾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刘矮跛相士其一》是南宋时期文学家文天祥的作品。在宋代,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对于人性、品德的深刻思考,也展示了他独特的文学风格和哲学观点。下面将围绕此问题展开详细分析:

  1. 作者简介
  • 文天祥简介: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更字履善,号文山,晚号浮休道人。江西吉安庐陵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尤其是在南宋灭亡后,以身殉国,成为了后世传颂的民族英雄。
  • 诗作背景:文天祥的《赠刘矮跛相士 其一》创作于其晚年,这一时期的文天祥已经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和考验。他在面对国家危亡和个人困境时,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这种坚守和牺牲精神正是这首诗所要传达的核心思想之一。
  1. 诗歌原文
  • 鍊石为形,铿金为音。世方好圆,痴守方心。阴阳絪缊,人一气质。善恶之微,證于声色。意所欲发,虽吾不知。彼美子刘,洞其先几。肮脏难合,今世道病。如子
  1. 诗歌赏析
  • 哲理深度:诗中“鍊石为形,铿金为音”两句展现了作者对宇宙万物本质的思考,通过对比“世方好圆,痴守方心”,表达了对现实社会偏向圆滑、追求和谐现象的不满和批判。
  • 人性探讨:“阴阳絪缊,人一气质。善恶之微,證于声色。”这两句揭示了人性中善恶的微妙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如何通过声音和色彩显现出来,从而暗示了人的内心深处往往隐藏着复杂且难以捉摸的善恶之源。
  • 道德立场:在“意所欲发,虽吾不知”一句中,作者表明自己虽然无法完全理解对方的想法,但愿意倾听和理解。这种开放的姿态体现了作者对道德和真理探索的执着追求。
  • 艺术魅力: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通过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描绘,传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1. 文学影响
  • 文化传承:作为南宋时期的文学作品,《赠刘矮跛相士 其一》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发扬。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和文人的思想观念。
  • 教育意义:这首诗的教育意义在于它能够启发人们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坚守道德和真理。
  1. 写作技巧
  • 对比手法: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如“世方好圆,痴守方心”,通过对比来强调作者对于传统的坚守和对现实的不满。
  • 象征意象:“鍊石为形,铿金为音”等句子中的“鍊石”和“铿金”等象征性意象,增添了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深度。
  1. 历史意义
  • 民族精神的体现:文天祥在诗中所体现出的坚持正义、勇于献身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也是激励后世的重要文化遗产。
  • 历史事件的影响: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南宋灭亡的历史事件紧密相关,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也展现了文天祥个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和担当。
  1. 读者反响
  • 读者评价:《赠刘矮跛相士 其一》自问世以来,受到了广泛的喜爱和赞誉,被视为文天祥诗歌作品中的佳作之一。
  • 研究价值:由于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这首诗成为文学研究者和爱好者研究的宝贵对象。

《赠刘矮跛相士 其一》不仅在文学上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而且在文化和社会层面上都具有深远的影响。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能从中汲取到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勇气与智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