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擢深蒙圣主恩,宜知民事训词温。
仰惟睿意思邦本,要使书生识治原。
不惮勤劳驰禹会,敢忘精白奉尧言。
它时上问苍生事,愿竭孤忠慷慨论。
民事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民事堂》是宋代诗人王十朋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民事堂》的详细介绍:
作者简介:王十朋,字龟龄,号梅溪。生于1112年,卒于1171年,南宋时期的政治家和诗人。他出生于温州乐清四都左原,是南宋的杰出代表之一。王十朋不仅是一位诗人、政治家,而且还是南宋时期的重要人物,他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诗歌原文:《民事堂》这首诗的原文如下:“亲擢深蒙圣主恩,宜知民事训词温。仰惟睿意思邦本,要使书生识治原。不惮勤劳驰禹会,敢忘精白奉尧言。”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治理国家和理解民情的重视,以及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
诗歌解析:在《民事堂》这首诗中,王十朋强调了作为政治家和诗人的职责与担当。他写道“不惮勤劳驰禹会,敢忘精白奉尧言”,意味着他勇于承担责任,勤勉工作,并且忠诚于国家,愿意为百姓服务,尽己所能为国家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社会背景:在宋代,文人的地位相对较高,他们不仅在文学上有所成就,也在政治和社会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王十朋的诗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环境和文化氛围,同时也体现了文人对于国家治理的关切和责任感。通过他的诗歌,可以看到宋代社会对于治理国家、关注民生等问题的关注。
历史影响:《民事堂》不仅是王十朋个人诗歌成就的体现,也是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出现丰富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类型,展示了宋代文人的才华和精神风貌,对于后世的文学作品创作和鉴赏产生了重要影响。
《民事堂》不仅是王十朋个人情感和思想的体现,更是宋代诗歌艺术的一个重要标志。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宋代诗歌的魅力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