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公不到溪岂好,李守已亡诗更奇。
偶向思贤亭上坐,爱溪兼爱昔人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段公不到溪岂好,李守已亡诗更奇。
偶向思贤亭上坐,爱溪兼爱昔人诗。
《游洞溪》是宋代诗人王十朋的作品,创作于他任秘书郎期间。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部文学作品:
作者介绍:王十朋,字龟龄,号梅溪。生于1112年,卒于1171年,为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他在绍兴二十七年凭借“揽权”中兴之策被宋高宗亲擢为状元。官至秘书郎,孝宗立时,累官至侍御史,知饶、夔、湖、泉诸州。
作品原文:《游洞溪》是一首七言绝句,其原文如下:
段公不到溪岂好,李守已亡诗更奇。
偶向思贤亭上坐,爱溪兼爱昔人诗。
作品赏析:这首诗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对溪水的深情以及对历史遗迹的怀念。通过对段公和李守的提及,诗人不仅赞颂了两位先贤的贡献,也体现了自己对历史的敬仰之情。最后一句“爱溪兼爱昔人诗”,更是深化了这种情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的深度。
写作背景:王十朋在担任秘书郎期间游览了三游洞,并写下了这首诗。从他的生平来看,他不仅是一个政治上有作为的人物,也是一个热爱自然和文化的文人。因此,他的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是对自己所处时代文化的回顾和思考。
《游洞溪》不仅是王十朋个人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的体现,也是宋代文化的一个缩影。它通过简单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情感和文化意义,值得读者细细品味和深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