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多好钱,今汝独好古。
书中阅平准,壁上按图谱。
广拾汉五铢,远及周九府。
惜哉生我家,此物罕曾睹。
百中时得一,喜笑见眉宇。
所蓄虽不多,其志颇可取。
闾阎富家子,绕床堆阿堵。
一字不识丁,碌碌何足数。
更宜移此力,典坟读三五。
纵未到圣贤,定可过乃父。
孟甲孟乙好蓄古钱因示以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这首诗是宋代文人孟甲的作品。孟甲,字子固,号东阳野人,浙江金华人,南宋初年著名诗人、文学家和书画家。他擅长写诗,风格清新自然,意境优美,语言简练,富有哲理。他的诗作大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孟甲孟乙好蓄古钱因示以诗”是这首诗的标题。孟甲和孟乙是两位好友,他们喜欢收藏古钱。有一天,他们一起拿出自己的收藏,互相展示着。孟甲拿出一本《古钱图谱》,指着其中的一枚铜钱说:“这枚铜钱是商代晚期的,出土于陕西宝鸡,被称为‘宝鸡大布’,现在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它的图案和文字都已经被锈蚀掉了,但是从这些痕迹中,我们可以想象出古人铸造和使用铜钱的过程。”
孟乙接过书,指着另一枚铜钱说:“这枚铜钱是汉代的,出土于甘肃武威,被称为‘武威小泉’,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它的图案和文字都非常清晰,可以看出古人对货币的重视和对铸币工艺的精细要求。”
两人一边欣赏着铜钱,一边谈论着古代的货币制度和铸造技术。他们发现,虽然古代的货币已经退出了我们的生活,但是它们所代表的文化和技术却是我们无法超越的。
这首诗通过对孟甲和孟乙收藏古钱的场景的描绘,展现了他们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同时,它也表达了作者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珍视和保护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