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韩苦寒

羲和错冬令,寒燠常相兼。
在人为不常,时焉作贪廉。
玄冥当用事,如忌还如谦。
宜寒噤不嘘,群萌误抽尖。
既燠俄吹冷,夜寐黑不甜。
水行失其理,厥疾不可砭。
前日当孟冬,雷声震铜蟾。
三日辄大雪,飞花眩观觇。
逮此始逾月,屡变寒与炎。
晨起坐东窗,阳光快恩沾。
霜畦秀蔬苗,欣焉自腰镰。
顷刻变凛冽,枯藤怯提拈。
齿牙战霜风,缩舌疑衔钳。
架抽纷掀翻,谁能正牙签。
酒杯觉无力,瓶罄劳频添。
貂裘尚不暖,况无或衣缣。
兀坐拥黄紬,脰作寒龟潜。
气血粟肌体,涕涶冰须髯。
红炉炽薪炭,旋觉寒星歼。
静思天壤间,万类何繁纤。
路傍泣冻馁,海角愁废淹。
羽毛有不庇,腥血有不燖。
岂堪当此时,可以吾身占。
殷勤语妻子,汝勿多怨嫌。
破被尚禁絮,漏茅可添苫。
人生苟知足,处此意亦恬。
但愿王化行,东西俱被渐。
尧天日舒长,有目皆可瞻。
寒生在陋巷,甘心事齑盐。
何须傍人门,炙手随奸憸。
耽耽王侯宅,笙歌下珠帘。
寒暑止温凉,焉知有穷檐。
否泰迭往来,祸福相依黏。
勿用倚彼玉,自分安吾蒹。
饱腹日三饭,蔽形衣一襜。
祁寒勿怨咨,庶用惩无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韩苦寒》是宋代王十朋创作的一首古诗,而非虚构的小说。这首诗通过描述一个冬日景象,反映了诗人对时局的担忧以及个人命运的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1. 作品原文:《和韩苦寒》是宋代王十朋的作品,原文如下:「羲和错冬令,寒燠常相兼。在人为不常,时焉作贪廉。玄冥当用事,如忌还如谦。宜寒噤不嘘,群萌误抽尖。既燠俄吹冷,夜寐黑不甜。水行失其理,厥疾不可砭。前日当孟冬,雷声震铜蟾。三日辄大雪,飞花眩观觇。逮此始逾月,屡变寒与炎。晨起坐东窗,阳光快恩沾。霜畦秀蔬苗,欣焉自腰镰。顷刻变凛冽,枯藤怯提拈。齿牙战霜风,缩舌疑衔钳。架抽纷掀翻,谁能正牙签。酒杯觉无力,瓶罄劳频添。貂裘尚不暖,况无或衣缣。兀坐拥黄紬,脰作寒龟潜。气血粟肌体,涕涶冰须髯。红炉炽薪炭,旋觉寒星歼。静思天壤间,万类何繁纤。路傍泣冻馁,海角愁废淹。羽毛有不庇,腥血有不燖。岂堪当此时,可以吾身占。殷勤语妻子,汝勿多怨嫌。破被尚禁絮,漏茅可添苫。」

  2. 作者简介:王十朋(1112年—1171年),字岐公,号梅溪,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出生于温州瑞安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庭,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尤其擅长诗词创作。王十朋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辞官归隐,但他始终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政治活动,为后世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诗作。

  3. 作品赏析

  • 主题思想:诗中通过对冬日景象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对于社会现实的关注以及对个人境遇的感慨。全篇以自然景物的变化为线索,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忧虑和不平。
  • 艺术特色:王十朋在诗歌创作中,善于运用对比和夸张手法,使诗歌形象生动、情感充沛。此诗通过描绘严寒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担忧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和韩苦寒》作为宋代王十朋的经典之作,不仅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理解中国古代诗歌魅力的重要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欣赏到古代诗人精湛的艺术技巧,更能深入理解他们所处时代的社会现实和内心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