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上春日

迟日千花艳,开帘双燕飞。
好山晴拂汉,远水静含晖。
细草争青出,佳人薄暮归。
此时春思乱,未觉向来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溪上春日是宋代诗人王庭圭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春天溪边的自然美景,还表达了诗人悠然自得的情怀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背景
  • 王庭圭简介:王庭圭生活在宋代,是著名的文人墨客,擅长诗词创作,与苏轼、黄庭坚并称为“苏黄王四大家”。
  1. 诗歌原文
  • 溪上和风吹薄云:诗的开头描写了春风拂动薄云的生动景象,展现了春天的清新与宁静。
  • 溪边花木亦欣欣:接着描写了溪边花草树木在春风中欣欣向荣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
  • 州人未散烦携酒:描述了当地的州人在春天还未散去时,携带美酒欢聚一堂的情景,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享受。
  • 行乐先须让使君:最后一句点出了诗人自己,表达了在这样美好的春日里,应当放下世俗的束缚,尽情享受生活的乐趣,强调了诗人内心的自由追求。
  1. 艺术特色
  • 细腻描绘:诗歌通过对风、云、花木等自然元素的细腻描绘,构建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场景之中。
  • 情感表达:诗人的情感通过诗句流畅地流露,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他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
  1. 文化价值
  • 反映时代风貌:溪上春日不仅描绘了春天的自然景色,也反映了宋代社会的生活状态和文化氛围,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 启发现代阅读: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能够启发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思考,提升文化素养。
  1. 赏析与鉴赏
  • 理解诗意:通过对诗歌的深入解读和反复吟诵,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王庭圭对春天的细腻描绘及其背后的情感寄托。
  • 品味语言韵味:诗中的用词如“熙熙百鸟鸣”、“水波微动”、“云雨交替”,都极具画面感和音乐感,值得细细品味。
  • 领悟生活态度:这首诗传达了一种超脱物质享受、注重精神追求的生活态度,鼓励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寻找心灵的宁静和满足。

《溪上春日》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篇,更是宋代文化的一个缩影,通过它,人们可以窥见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风貌和精神追求。这首诗以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和深刻的人文意义,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