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成再逢黄平国

忆昨相逢气益明,投书力诋汉公卿。
一时末俗无高论,千古佳名属后生。
魏郡初徵狄仁杰,汝阳几缚李元平。
行当献纳麒麟殿,看挽天河洗甲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安成再逢黄平国》是宋代诗人王庭珪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以及对后世的期许。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造诣,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作者简介:王庭珪,字民瞻,号芦川居士,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作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反映社会现实为主题。《安成再逢黄平国》作为其代表作之一,展示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2. 诗歌原文:忆昨相逢气益明,投书力诋汉公卿。一时末俗无高论,千古佳名属后生。魏郡初徵狄仁杰,汝阳几缚李元平。行当献纳麒麟殿,看挽天河洗甲兵。
  3. 诗歌赏析: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上著名人物的回顾,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的尊重以及对未来的期待。首句“忆昨相逢气益明”,回顾了与友人的重逢,并由此激发了作者的豪情壮志。第二句“投书力诋汉公卿”反映了作者在政治舞台上的坚定立场,以及他不畏强权、敢于发声的精神。接下来的几句则具体提到了几位历史人物,如狄仁杰和李元平,展现了他们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地位和贡献。最后一句“行当献纳麒麟殿”,表达了诗人愿意为国家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的决心。整首诗不仅反映了作者的个人情感,还展现了他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切关怀。
  4. 文化背景:了解《安成再逢黄平国》所蕴含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对于深入理解这首诗具有重要意义。王庭珪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历史上动荡不安的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都在试图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时代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因此,这首诗不仅是王庭珪个人情感的表达,更是他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思想追求和精神追求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那个时代的文化特点和价值观念。
  5. 艺术特色:在欣赏这首诗时,人们不难发现其中所蕴含的艺术魅力。首先,诗中运用了大量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投书力诋汉公卿”中的“投书”象征着作者在政治舞台上的活跃表现,而“汉公卿”则暗示了当时社会的腐败和黑暗面。其次,诗中的语言简洁明了,却又不失深意,充分显示了作者的高超语言功力。此外,诗中的情感表达真挚而强烈,让人读后深受感动。
  6. 现代意义:虽然这首诗创作于古代,但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和价值观却具有深刻的现代意义。在现代社会中,人们仍然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难。这首诗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保持坚定的信念和积极向上的态度。同时,它也鼓励我们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7. 教育意义:《安成再逢黄平国》不仅是一首文学作品,更是一部生动的历史教科书。它的出现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和研究的机会,也为他们提供了思考和探索的空间。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状况,从而增强自己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

《安成再逢黄平国》不仅是王庭珪个人情感的表达,更是其对历史、对社会、对未来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思考的体现。这首诗不仅让人们领略到了宋代诗歌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也为现代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