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笔题夸北苑春,南来草木始称珍。
江湖风味极不浅,翰墨篇章老更新。
落日清吟招恶客,此时佳境属闲人。
惭无好语酬高咏,东望云山意莫陈。
和施通判以诗惠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施通判以诗惠茶》是王庭珪的作品。王庭珪的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宋代文人的才情与品味,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在宋代,文人雅士之间的赠答诗歌是一种常见的社交活动,通过诗词交流思想、情感和艺术见解。王庭珪的诗作《和施通判以诗惠茶》,便是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产生的。
从创作背景上来看,王庭珪生活在一个文人辈出的时代。据记载,他在绍兴年间曾请斩秦桧,后被贬至新州。而胡铨因弹劾秦桧而被流放。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下,王庭珪的诗作往往充满了抗争和不屈的精神。他的《和施通判以诗惠茶》就是在这样的政治氛围中产生的。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也十分独特。王庭珪以其精湛的文笔和深邃的意境,将自然风光与文人的生活情趣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诗中的“彩笔题夸北苑春,南来草木始称珍”一句,描绘了北苑春景的美丽,同时也表达了对南方草木生长的赞美。此外,“落日清吟招恶客,此时佳境属闲人”一句,更是将诗人的个人情感与自然环境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寄情山水的情怀。
从社会意义来看,王庭珪的《和施通判以诗惠茶》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具有深刻的社会寓意。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对建溪春茶的描述,隐喻了当时社会风气的转变和文人精神风貌的提升。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能够有这样的作品出现,无疑是对当时文人追求高雅生活的一种肯定和支持。
王庭珪的《和施通判以诗惠茶》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件珍贵的文学遗产。它不仅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艺术追求,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社会风貌。对于喜爱中国传统文化和诗词的朋友们来说,了解并欣赏这样的作品,无疑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