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日刘元弼筠

不见龙山老孟嘉,风流谁更落乌纱。
松槽旋压初浮酒,篱菊争开无数花。
清论挥犀倾玉雪,高文射策走龙蛇。
小儿拍手拦归路,笑插茱萸待辟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重阳日刘元弼筠》是宋代诗人王庭圭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进行具体介绍:

  1. 作者介绍
  • 王庭圭,字民瞻,南宋安福人,政和八年进士,绍兴中因胡铨上疏之事被贬至新州,后得以赦免。
  • 王庭圭在政治生涯上经历了波折,但并未影响其文学创作的热情,他的作品体现了他的才华与个性。
  1. 诗歌原文
  • 不见龙山老孟嘉,风流谁更落乌纱。
  • 松槽旋压初浮酒,篱菊争开无数花。
  • 清论挥犀倾玉雪,高文射策走龙蛇。
  • 小儿拍手拦归路,笑插茱萸待辟邪。
  1. 主题分析
  • 这首诗以重阳节为背景,通过对节日气氛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向往自然的精神境界。
  • 诗人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许,情感真挚,意境高远。
  1. 艺术手法
  • 王庭圭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手法,如“不见龙山老孟嘉”与“风流谁更落乌纱”,通过对比突出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松槽”、“篱菊”、“清论”等,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节日场景。
  1. 文化影响
  • “小儿拍手拦归路,笑插茱萸待辟邪”这句诗,不仅富有生活气息,也反映了人们对健康长寿的美好期望。
  • 这首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对后世的诗词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赏析评价
  • 王诗在形式上追求简约而不简单,语言清新自然,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
  • 在内容上,王诗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1. 现代价值
  • 《重阳日刘元弼筠》作为古代文学作品,不仅是了解宋代文化的重要窗口,也是现代人学习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
  • 在现代社会,人们依然可以从这首诗中汲取精神力量,激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重阳日刘元弼筠》不仅是王庭圭个人文学成就的体现,也是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值得读者细细品读和深入探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