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听潇湘江上雨,今朝雨里渡潇湘。
船冲晓浪涨新碧,山似画图非故乡。
鸿雁来时应好在,白鸥飞起忽成行。
论诗安得杜陵老,望岳令渠赋一章。
渡潇湘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渡潇湘江》是宋代王庭圭的作品,而非唐代杜审言的诗作。《渡潇湘江》原文如下:
夜听潇湘江上雨,今朝雨里渡潇湘。
船冲晓浪涨新碧,山似画图非故乡。
鸿雁来时应好在,白鸥飞起忽成行。
论诗安得杜陵老,望岳令渠赋一章。
《渡潇湘江》是宋代王庭圭的作品,而这首诗通过描绘潇湘江畔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故土的怀念和对流放生活的感慨。全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王庭珪(1079–1171),字民瞻,号卢溪,宋吉州安福人。徽宗政和八年进士,历任茶陵丞、国子监主簿等职。他在政治生涯中曾因直言进谏得罪过权臣,但也能在政治上取得一定的成就。在文学方面,王庭圭同样有着不俗的表现。他的诗歌作品如《卢溪集》、《易解》、《沧海遗珠》等都体现了他的文学才华。其中,《渡潇湘江》便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他的文学造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渡潇湘江》不仅在文学上有较高的成就,其艺术价值也不容忽视。首先,这首诗采用了反衬和对比的手法,通过今昔对比、欢乐与悲伤的对照,以及人与物的对比等,成功地传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其次,诗中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相互交织,使得整首诗既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又富含哲理。例如,“迟日园林悲昔游”一句,通过春日园林的景象,引发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哀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一句,则通过京城之人被流放南方的境遇,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感慨。
《渡潇湘江》不仅是一首充满艺术魅力的文学作品,也是王庭圭文学创作中的重要代表。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领略宋代文学的风采,同时也能感受到古人在逆境中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