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王教授子节父

彩衣方喜奉安舆,丹旐俄惊返故居。
已作善人称里闬,固宜阴德大门闾。
悟超庭柏心无碍,香茁阶兰庆有馀。
哀挽一声寒日外,萧萧风树锁郊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王教授子节父》是一首出自中国古典文学的七言律诗,作者是南宋著名诗人、书法名家王之望。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王之望,南宋诗人,字瞻叔,襄阳谷城人(今湖北省谷城县)。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留下了许多文学作品,其中就包括《挽王教授子节父》。他的生平和创作活动对后世影响深远。
  1. 诗歌原文
  • 綵衣方喜奉安舆,丹旐俄惊返故居。
  • 已作善人称里闬,固宜阴德大门闾。
  • 悟超庭柏心无碍,香茁阶兰庆有余。
  • 哀挽一声寒日外,萧萧风树锁郊墟。
  1. 诗歌解析
  •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王教授的深深哀思。首句“採衣方喜奉安輿”,描绘了一幅喜庆的画面,但紧接着却以“丹旐俄惊返 故居”突然转折,展现了生命的无常和人生的悲凉。
  • “已作善人称里闬”表明王教授生前为人善良,深受百姓敬爱。而“固宜阴德大门闾”则反映了人们对他品德的赞颂和对家族荣耀的期望。
  • 后四句进一步描述了王教授生前的善行及其影响,如“悟超庭柏心无碍”,意指他的智慧像庭院中的柏树一样坚不可摧;“香茁阶兰庆有余”则形容他的影响如同阶下的兰花,永远生机勃勃。
  1. 艺术特色
  • 这首诗在语言上简洁明了,情感饱满。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王教授的追忆和对其高尚品德的赞扬。
  • 在结构上,诗采用了传统的七言律诗格式,每句七个字,押韵严谨,节奏感强。
  1. 文化意义
  • 《挽王教授子节父》不仅是对个人品德和智慧的颂扬,也是对宋代文化的一种体现。它展示了那个时代文人对于道德、学问和人生哲学的追求。
  • 这首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被后人多次引用和传颂,对后世的诗词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挽王教授子节父》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精湛的艺术表现和广泛的文化影响力,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友人深深的怀念之情,也传递了一种超越生死的精神追求,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