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兴望南山

晨兴望南山,不见南山根。
草树露颠顶,樛枝空复繁。
铜瓶取井水,已至尚馀温。
天风一吹拂,的皪成玙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晨兴望南山》是宋代诗人王安石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详细分析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晨兴望南山,不见南山根。
    草树露颠顶,樛枝空复繁。
    铜瓶取井水,已至尚余温。
    天风一吹拂,的皪成璵璠。

  2. 诗歌赏析

  • 开篇立意:“晨兴望南山,不见南山根”这两句开篇即表达了诗人清晨起身后望向南山的情景,却因为山的具体位置被云雾遮掩而无法看清其全貌,这种描述不仅营造了一种朦胧美,也引出了后续对自然景观深入探索的主题。
  • 细节描绘:接下来的“草树露颠顶,樛枝空复繁”则通过具体的景物来进一步展开对南山的描述,草树在晨曦中显得格外生机勃勃,而樛枝虽然繁多但似乎未能形成有效的遮挡,给人以遐想之余也增添了画面感。
  • 环境氛围:最后两句“铜瓶取井水,已至尚余温。天风一吹拂,的皪成璵璠”通过对铜瓶取水和天风拂动的细节描写,营造出一种清新且宁静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界中万物与环境的和谐相处,反映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之心。
  1. 写作背景
  • 历史背景:《晨兴望南山》创作于北宋时期的一个清晨,当时的政治环境复杂多变,王安石作为一位政治改革者,经常处于社会变革的风口浪尖上。在这样的背景下,他的诗作常常蕴含着对国家命运和社会现实的关注。
  • 个人经历:王安石的个人经历也对其诗歌创作产生了影响。他在担任宰相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这些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社会经济状况,但也带来了不少争议和阻力。因此,他的诗作往往流露出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通过对《晨兴望南山》的分析,不难发现,王安石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更是一位深具洞察力和批判精神的社会活动家。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深刻地反映了他的思想情感和时代特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