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十八之广南

东南炎海外,寻访又输君。
过岭猿啼暖,贪程马送曛。
清谈消瘴疠,秀句起烟云。
及早来乡荐,朝廷尚右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杜十八之广南》是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作品。以下是对《送杜十八之广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作者王安石: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世称王荆公、临川先生,抚州临川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他出身于一个小官吏家庭,少好读书,记忆力强,受到较好的教育。在政治生涯中,王安石曾任多个地方的高级官职,并有一系列影响深远的改革措施。他的诗歌创作也颇为出色,其诗风以雄浑豪放、锐意进取著称,被后人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1. 诗歌原文
    东南炎海外,寻访又输君。
    过岭猿啼暖,贪程马送曛。
    清谈消瘴疠,秀句起烟云。
    及早来乡荐,朝廷尚右文。

  2. 作品赏析

  • 主题:本诗主要表达了离别之情和对未来旅程的美好祝愿。通过对友人远行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关心与不舍。同时,诗中也有对友人旅途安全和顺利的期盼。
  • 艺术特色: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自然景物描绘和生动的情感表达,将离别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中“过岭猿啼暖,贪程马送曛”等句子,富有画面感,能够让人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场景之中。另外,诗中的“清谈消瘴疠”一句,寓意着文人之间的交流可以消除疾病,体现了作者对友人健康的美好祝愿。
  1. 写作背景
  • 《送杜十八之广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但根据内容分析,此诗应写于宋代。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王安石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其作品往往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这首诗可能是在友人即将远行之际所写,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关切和祝福。
  1. 文化价值
  • 历史价值:作为王安石的作品,《送杜十八之广南》不仅反映了宋代的社会风貌,也体现了当时的文人墨客对友情与离别的独特情感体验。
  • 文学价值: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内涵,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作。它展示了王安石在诗歌领域的高超造诣,以及他对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故的敏锐观察力。

《送杜十八之广南》是王安石在宋代创作的一首送别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离别时的不舍与对未来的美好祝愿。这首诗不仅是王安石文学才华的体现,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