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微之林亭

为有檀栾占雒阳,忆归杖策此徜徉。
观鱼得意还知乐,入鸟忘机肯乱行。
未敢许君轻去国,不应如我漫为郎。
中园日涉非无趣,保此千钟慰北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微之林亭》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王安石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作者的友人元微之(即元稹)任洛州刺史期间,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及对洛阳美景的喜爱。

从诗歌本身来看,《和微之林亭》以“为有檀栾占雒阳”开篇,直接点明了洛阳(古称雒阳)的美丽与历史地位。这种开头不仅揭示了地点的背景,也为读者描绘了一幅洛阳古城的生动画面。随后,诗人以“忆归策马此徜徉”作为过渡,进一步展现了他对洛阳的深厚情感以及在这片土地上的漫步时光。通过这种细腻的情感表达,王安石成功地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古意和美感的历史场景中。

从艺术手法上分析,《和微之林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深度。例如,“观鱼得意还知道快乐”,通过描写观看鱼儿在水中自在游弋的情景,隐喻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状态。而“入鸟忘机肯乱行”,则借用鸟儿自由飞翔的形象,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纷扰的心境。这些意象的运用,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使得整首作品更加引人入胜。

从情感层面来看,《和微之林亭》不仅是王安石对友人元微之的深情回忆,也是他个人理想与现实矛盾的一种抒发。通过对洛阳美景的描绘以及对友人的思念,王安石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大事相结合,展现了其深邃的情感世界和高远的思想境界。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友情、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具有一定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和微之林亭》不仅以其深厚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受到赞誉,更是王安石诗歌创作中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理解,可以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思想境界及其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