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微之梅暑新句

江梅落尽雨昏昏,去马来牛漫不分。
当此沈阴无白日,岂知炎旱有彤云。
琴弦欲缓何妨促,画蠹微生故可熏。
回首凉秋知未远,会须重曝阮郎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酬微之梅暑新句》是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世称王荆公,北宋抚州临川人,是中国北宋时期一位极具影响力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以其卓越的政治改革措施和文学成就著称于世,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1. 诗歌原文
    江梅落尽雨昏昏,去马来牛漫不分。
    当此沈阴无白日,岂知炎旱有彤云。
    琴弦欲缓何妨促,画蠹微生故可熏。
    回首凉秋知未远,会须重曝阮郎褌。

  2. 诗歌赏析

  • 江梅与天气:首联以江边的梅花被春雨打落,象征着春天的结束与夏天的到来。“江梅落尽雨昏昏”描绘了一幅梅枝因连日的细雨而变得朦胧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又清新的氛围。
  • 季节更迭的感悟:颔联“当此沈阴无白日,岂知炎旱有彤云”表达了诗人对于季节变换的深刻感悟。在阴沉的天气下,人们难以看到太阳的身影,却意外地发现夏日的炎热与天空的晴朗。这反映了王安石对自然现象的细致观察和哲学思考。
  • 生活情趣:颈联“琴弦欲缓何妨促,画蠹微生故可熏”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细节的珍视。诗人认为琴弦虽然需要放慢速度才能演奏出优美的旋律,但过于急促反而失去了音乐的本质;同样,生活中的小瑕疵(如蠹虫)也值得欣赏,因为它们构成了生活的丰富性。
  • 哲理思考:尾联“回首凉秋知未远,会须重曝阮郎褌”则透露出诗人对自己过去经历的一种回顾与反思。尽管已经走过了漫长的岁月,但对于过去的怀念之情仍然深刻,如同再次穿着那件阮郎的褌衫一样令人感到温馨和怀旧。

《酬微之梅暑新句》不仅展示了王安石深邃的文学造诣和丰富的哲学思想,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深刻的人文关怀。这首诗不仅是王安石文学创作中的佳作,也是研究宋代文化和诗歌发展的重要文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