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山西庵白莲亭

山亭新破一方苔,白帝留花满四隈。
野艳轻明非傅粉,秋光清浅不凭材。
乡穷自作幽人伴,岁晚谁为静女媒。
可笑远公池上客,却因松菊赋归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钟山西庵白莲亭》是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作品,该诗通过描绘山亭和白莲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超脱世俗的隐逸情怀。下面将深入介绍这首诗:

  1. 作者背景:《钟山西庵白莲亭》的作者是宋朝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大诗人王安石,字介甫,世称临川先生。他出生于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县上池里洋村),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其一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有显著影响。
  2. 诗歌原文:《钟山西庵白莲亭》全诗如下:
    山亭新破一方苔,
    白帝留花满四隈。
    野艳轻明非傅粉,
    秋光清浅不凭材。
    乡穷自作幽人伴,
    岁晚谁为静女媒。
    可笑远公池上客,
    却因松菊赋归来。
  • 译文: 山亭刚被开辟出新的一丛苔藓,洁白的帝王之花盛开在四周。野花的艳丽清新,不是人工修饰的痕迹;秋天的阳光清澈而柔和,并非依赖色彩的丰富来衬托。我身处乡间,自得其乐,成为了隐居之人的伴侣;到了晚年,谁又能作为女子的媒人呢?我可笑那些曾经在池塘边吟咏山水、追求高远理想的人们,最终只能因为松竹菊花的陪伴而归隐山林。
  1. 诗意赏析:王安石在诗中描绘了山亭和新破的一方苔、白帝留下的满园花朵等景象,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他认为,自然之美无需人为的雕琢,正如野花虽非人工修饰却依然鲜艳动人。同时,他也抒发了自己因家境贫寒而无法为官,只能选择退隐山林的情感。
  2. 作品评价: 《钟山西庵白莲亭》以其清新脱俗的意境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受到了后世广泛的赞誉。《中国诗词大会》曾提到,王安石的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也体现了其内心的孤独与追求。此外,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这首诗不仅反映了王安石的个人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3. 历史影响: 作为宋代的代表诗人,王安石的创作风格深受当时文人学士的喜爱,他的诗文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他的诗歌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诵和研究。

王安石的《钟山西庵白莲亭》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篇,更是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欣赏与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王安石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