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陈正叔

天马志万里,驾盐不如闲。
壮士困局束,不如弃之完。
利行有阨辙,势涉无恬澜。
明明千年羞,促促一日欢。
孰肯避此世,引身取平宽。
超然子有意,为我歌考槃。
予方慕孔氏,委吏久盘桓。
得失未云殊,聊各趋所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答陈正叔》是宋朝王安石的作品,体现了王安石的文学才华和深邃的思想情感。以下是对作品的介绍:

  1. 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半山老人,谥号文,世人称王荆公、临川先生等,世称王文公。他出生于临川,是宋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家,也是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 创作背景:《答陈正叔》的创作背景是在北宋时期,这是一个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的时代。王安石作为当时的政治家,其思想和行动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这首诗则是王安石在面对政治上的挫折和个人生活的压力时所创作的,反映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现实困境的独到见解。

  3. 诗歌原文及翻译:原文中“天马志里,用盐不如闲”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的追求和对物质诱惑的超脱态度。同时,“壮士困局束,不如弃之完善”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束缚和困境的反思,认为放下包袱才能更好地前行,追求更高的境界。

王安石的《答陈正叔》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词,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环境和文人的思想风貌。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的文化背景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