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夹口二首

钟山咫尺被云埋,何况南楼与北斋。
昨夜月明江上梦,逆随潮水到秦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江宁夹口二首》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组诗作品。其中第一首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切思念,第二首则抒发了对未来归宿的憧憬和忧郁之情。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两首诗的内容:

  1. 诗歌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是中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 写作时代:这两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具体年代未明确标注。
  1. 诗歌原文
  • 钟山咫尺被云埋,何况南楼与北斋。
  • 昨夜月明江上梦,逆随潮水到秦淮。
  • 日西江口落征帆,却望城楼泪满衫。
  1. 诗歌赏析
  • 首诗赏析:第一首诗表达了诗人早晨起身时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他看到钟山仿佛被云雾遮蔽,无法看清,只能回味前一晚的好梦。这反映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对远方故乡的渴望。
  • 次诗赏析:第二首诗则是通过望城楼和梦中的自己来抒发对未来归宿的期待和忧郁。诗人在梦中逆流而上,梦见自己的未来生活,但这种美好的愿景背后却隐藏着淡淡的忧愁。
  1. 诗歌艺术特色
  • 语言雅丽:王安石的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能够准确地传达诗歌的情感。他的诗句既典雅又通俗,适合普通读者理解和欣赏。
  • 情感深沉:王安石的诗歌常常带有深沉的情感,他善于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内心世界,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波动。

《江宁夹口二首》是王安石表达其复杂情感的组诗之一。通过对这两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诗歌的艺术特点,还可以体会到王安石作为一位杰出文人的内心世界及其丰富的情感表达方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