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和李义山赋菊二首

嫩萼犹封绿,繁英已醉黄。
雨馀三径晚,秋到一枝香。
滴滴盈朝露,晖晖映夕阳。
何妨浮玉斝,共醉木兰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追和李义山赋菊二首》,是宋朝著名文学家王之道的一首代表作。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修养,而且展现了他对菊花这一意象的独特理解和情感寄托。

从内容上来看,《追和李义山赋菊二首》描绘了菊花的美丽景象。诗中“嫩萼犹封绿,繁英已醉黄”两句,生动地刻画了菊花初开时的嫩绿萼片与盛开后金黄的花蕊。这种对菊花细腻的观察和描绘,不仅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菊花的美丽,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赞美。

从艺术手法上分析,王之道采用了典型的宋诗风格,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比如“滴滴盈朝露,晖晖映夕阳”这样的句子,不仅形象地描绘了菊花的生机勃勃,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界细微之处的敏感捕捉。此外,诗中运用了许多象征和比喻,如“雨馀三径晚,秋到一枝香”中的“三径”,暗示了菊花在雨后的宁静与秋天到来时的美丽,增添了诗歌的意境和深度。

从情感表达来看,《追和李义山赋菊二首》不仅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通过对菊花的描绘,诗人传达了自己对于生命、自然和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向往。特别是在“何妨浮玉斝,共醉木兰堂”一句中,诗人邀请他人共享这份美景,显示了其豁达的人生态度和高雅的审美情趣。

《追和李义山赋菊二首》不仅是王之道展现其文学才华的杰作,也是中国古代诗词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深刻理解宋代文人如何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以及他们如何将个人情感融入其中,使之成为跨越时空的艺术享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