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舟南浦岸,分携处、鸣佩忆珊珊。见十里长堤,数声啼鴂,至今清泪,襟袖斓斑。谁信道,沈腰成瘦减,潘鬓就衰残。漫把酒临风,看花对月,不言拄笏,无绪凭阑。
相逢复相感,但凝情秋水,送恨春山。应念马催行色,泥溅征衫。况芳菲将过,红英婉娩,追随正乐,黄鸟间关。争得此心无着,浑似云闲。
风流子 · 和桐城魏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风流子·和桐城魏宰》是宋代诗人王之道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该诗通过描绘离别的场景,反映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怀念以及旅途的辛酸与感慨。下面将简要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诗歌原文:
扁舟南浦岸,分携处、鸣佩忆珊珊。
见十里长堤,数声啼鴂,至今清泪,襟袖斓斑。
谁信道,沈腰成瘦减,潘鬓就衰残。
漫把酒临风,看花对月,不言拄笏,无绪凭阑。
相逢复相感,但凝情秋水,送恨春山。
应念马催行色,泥溅征鞍。诗歌翻译:
诗人乘坐扁舟,来到了南浦岸边,与朋友在此分别。看到前方的长堤上,传来几声鸟儿的啼叫,让诗人至今感到心痛不已,衣袖上留下了斑斑泪水的痕迹。
谁能相信,昔日的腰身如今变得纤细而消瘦,鬓发也变得花白而憔悴。
诗人独自举杯饮酒,面对清风明月,却无言以对,只是默默凭栏远眺。
重逢时更觉伤感,只有将情感凝结在秋水的清澈中,寄托在春山的愁怨里。
思念着马儿急驰的身影,车轮溅起泥土,仿佛也沾染了一路的辛苦。艺术手法:
- 使用了丰富的意象来表达情感,如长堤上的啼鴂、清澈的秋水等。
-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愁。
- 使用“马催行色”和“泥溅征鞍”等意象,表达了旅途的辛劳和无奈。
《风流子·和桐城魏宰》是一首充满情感色彩的古诗。通过对离别场景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怀念以及对旅途艰辛的感受。同时,诗歌的艺术手法和意象选择也为读者提供了一种深刻的审美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