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舟南浦岸,分携处、鸣佩忆珊珊。见十里长堤,数声啼鴂,至今清泪,襟袖斓斑。谁信道,沈腰成瘦减,潘鬓就衰残。漫把酒临风,看花对月,不言拄笏,无绪凭阑。
相逢复相感,但凝情秋水,送恨春山。应念马催行色,泥溅征衫。况芳菲将过,红英婉娩,追随正乐,黄鸟间关。争得此心无着,浑似云闲。

风流子·和桐城魏宰

[南浦]:在今安徽省安庆市北,长江之滨。

[扁舟]:小船。

[分携处、鸣佩忆珊珊]:分别时的地方,佩环叮当声还在耳边回响。

[见十里长堤,数声啼鴂,至今清泪,襟袖斓斑]:离别的地方有十里长堤,几声杜鹃的叫声,至今还留在我襟上袖子上。

[沈腰]:指唐沈佺期。

[潘鬓]:指晋潘岳。潘岳少时有美须髯,年老脱落,形容其鬓发花白。

[漫把酒临风,看花对月]:随意喝酒赏景,对着花儿对月亮。

[无绪凭阑]:没有兴致靠在栏杆上。

[相逢复相感]:重逢后又互相感慨。

[但凝情秋水]:只是凝视着那秋水般的清澈的眼波。

[送恨春山]:怨恨地看着春天的山峰。

[应念马催行色]:应该想到马匹在催促着我的行程。

[泥溅征衫]:沾满泥沙的征衣。

[况芳菲将过,红英婉娩]:何况那鲜花快要过去了,红英婉转娇媚。

[追随正乐,黄鸟间关]:跟随在欢快的音乐之后,黄鸟也显得十分悲凉。

[争得此心无着]:谁能保证我这颗不安定的心没有牵挂。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词人以清丽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别离时的情景。

首句“扁舟南浦岸,分袂处、鸣佩忆珊珊”,点明地点是南浦岸,交代了分手的地点,同时写出了两人分离时的情态,即相互告别,依依不舍,又彼此思念之情溢于言表;第二句“见十里长堤,数声啼鴂,至今清泪,襟袖斓斑。”写两人分手后,对方在十里长堤上久久伫立,直到听到几声杜鹃啼叫才离去,而自己却因伤心落泪,衣袖被泪水打湿。第三、四两句“谁信道,沈腰成瘦减,潘鬓就衰残”是说,当初的沈郎如今消瘦不堪,潘安的头发也已花白。这两句是回忆昔日欢会的盛况。第五、六句“漫把酒临风,看花对月,不言拄笏,无绪凭阑。”是说现在自己独自对着风中的花朵与明月喝着酒,无心拄着拐杖凭栏远眺。最后两句“相逢复相感,但凝情秋水,送恨春山。”是说,两人相见后又相互感慨,只是凝望着那秋水般的清澈的眼波,带着几分愁怨看着春天的山峦。

这首词通过描写送别时的情景和心情,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既依恋不舍又无可奈何的复杂心情。全词语言清新流畅,情感细腻真挚,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名家点评

现代诗人唐圭璋《唐宋词简释》:词中写离情,用沈约、潘岳典故,语多典雅,亦自不俗。(《唐宋词简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