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向水边云外见。争似霜蕤,照映苍苔院。檀口半开金袅线。端相消得纶巾岸。
点缀南枝红旋旋。准拟杯盘,日向花前宴。飞雪飘飘云不卷。何人览镜凭阑看。
诗句如下:
曾向水边云外见。争似霜蕤,照映苍苔院。檀口半开金袅线。端相消得纶巾岸。
翻译如下:
曾在水边云端看见。与霜花比,更显得苍苔庭院的娇艳。檀木嘴半开着,像金子般细长。端详着,这美景令人心旷神怡。
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如下:
注释:《蝶恋花》是词牌名,此处指《蝶恋花·和鲁如晦梅花二首其七》。“曾向水边云外见”意指在水边云端看见了某物。“霜蕤”指霜花,一种美丽的植物,这里形容梅花的美不胜收。“苍苔院”则是指庭院中的苔藓覆盖的地面,增添了几分古朴的氛围。“檀口半开”描绘了梅花花朵半开的娇羞状态。“金袅线”形容花瓣纤细柔美。“纶巾岸”指的是佩戴的纶巾,即古代文人常用的一种头饰,增添了一丝文人墨客的雅韵。“准拟杯盘”表示准备享受美食。“日向花前宴”意味着在阳光下欣赏花的美丽,享受美食之乐。“飞雪飘飘云不卷”形容雪花飘飘然,天空中的云彩也仿佛被遮挡住了,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何人览镜凭阑看”意指有谁会站在栏杆上欣赏这美景呢?这里的“览镜”可以理解为观赏、欣赏的意思。
赏析:
本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梅花的自然之美以及与之相伴的文人雅趣。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象与人的情感的结合,使得整首诗词既有视觉上的美感,也有心灵上的触动。诗中通过对梅花的赞美,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自然和谐的美好情怀。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于美好事物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种情感的表达,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梅花的清雅高洁,也引发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