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伯氏携稚孺游保庆即事

提携未便即归山,暂扣僧园且暂闲。
岁晚东君颜色近,霜晴寒意有无间。
前溪雨后浑通路,荒戍人归不上关。
筇竹一枝天正暖,却嫌飞鸟倦思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从伯氏携稚孺游保庆即事’,这是一首宋代诗人王洋创作的七言律诗。下面将对该作品进行详细解读:

  1. 作者介绍
  • 王洋(一八七~一一五四),字元渤,原籍东牟(今山东蓬莱),侨居山阳(今江苏淮安)。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进士。高宗绍兴元年(一一三一),召为秘书省正字。历校书郎,吏部员外郎,守起属舍人,坐事免。十年,由权发遣吉州改知邵武军。十七年,由知饶州任罢。寓信信,因居所有荷花水木之胜,自号王南池,辟室曰半僧寮。
  1. 诗歌原文
  • 提携未便即归山,暂扣僧园且暂闲。岁晚东君颜色近,霜晴寒意有无间。前溪雨后浑通路,荒戍人归不上关。筇竹一枝天正暖,却嫌飞鸟倦思还。
  1. 诗歌赏析
  • 此诗以朴素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和谐的自然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诗中的“提携未便即归山”表达了作者对山林的眷恋,而“暂扣僧园且暂闲”则展现了与僧人共度时光的宁静与惬意。
  • “岁晚东君颜色近,霜晴寒意有无间”两句通过对季节变换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自然变化的敏锐感受。
  • “前溪雨后浑通路,荒戍人归不上关”两句则通过描绘前溪的景色和荒戍的人烟,展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荒凉。
  • “筇竹一枝天正暖,却嫌飞鸟倦思还”这两句则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了竹子以情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竹子的美丽和坚韧。同时,“却嫌飞鸟倦思还”也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珍视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从伯氏携稚孺游保庆即事’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诗歌,也是王洋对自然景观的独特诠释和深刻感悟的体现。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王洋卓越的诗歌才华,也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更加真实、生动的王洋形象。

相关推荐